社会聚焦!云霄烟厂家一手货源烟草批发“薄利多销”
近日,福建云霄县一场针对烟草批发市场的专项整治行动,将“薄利多销”的商业策略推向舆论风口。5月20日凌晨,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在324国道旁的物流集散中心查获23辆伪装成冷链运输车的走私货车,车内装载的1.2万箱卷烟均标有“厂家一手货源”字样,涉案金额达2.3亿元。截至5月23日12时,抖音平台相关执法视频播放量突破8千万次,#薄利多销背后的暴利#话题持续占据热搜前三。
这场风暴源于消费者对“厂家一手货源”的信任危机。5月18日,云霄县烟草专卖局接到举报称,某电商平台店铺销售的“云霄特供”卷烟,单条价格较正规渠道低40元,宣称“厂家直供、薄利多销”。经抽样检测,该批次卷烟焦油含量超标2.3倍,过滤嘴材质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执法人员顺藤摸瓜,发现其供货链竟与持有正规生产许可的某代工厂存在关联,暴露出“薄利多销”模式下的监管漏洞。
涉事企业的财务数据揭开惊人内幕。在查扣的电子账本中,标注为“厂家一手货源”的卷烟实际生产成本仅11.2元/条,通过社交平台以59元/条“薄利多销”,利润率仍达427%。更令人震惊的是,部分批发商采用“化整为零”战术,将单次交易量控制在200条以内以规避增值税起征点,这种“蚂蚁搬家”式操作使得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团伙,账面显示竟不足80万元。
市场乱象倒逼行业变革。5月21日,云霄县32家正规烟草企业联合发布《阳光供货公约》,承诺在1688批发平台公示“一手货源”实时库存,并实施动态价格监测。某中型烟厂负责人算了一笔账:若严格执行国家定价体系,每条卷烟合理利润空间应为8-12元,而“薄利多销”模式下违规企业通过偷工减料,单条利润可达48元,这正是假货泛滥的经济诱因。
消费者的双重困境在此次事件中显露无遗。在拼多多平台,标注“厂家直发”的云霄卷烟月销量前十店铺,差评率普遍超过15%。广州天河区烟酒店老板陈志强向记者展示其采购记录:所谓“一手货源”提供的中华卷烟,扫码验证显示为真,但开盒后烟支长度比正品短3毫米,这种“半真半假”的掺货手法令专业鉴别师都防不胜防。更有多位消费者反映,低价购买的卷烟燃烧时有明显异味,这与厂家为达成“薄利多销”而使用劣质烟叶直接相关。
物流环节的猫腻加剧监管难度。执法人员在某被查封仓库发现,犯罪团伙利用云仓管理系统,将正品包装盒与假冒烟支分仓储存,接到订单后再组合发货。这种“零库存”模式不仅降低被查风险,还能快速响应“薄利多销”带来的海量订单。顺丰速运披露的数据显示,4月份云霄县日均发出烟草类快递超1.2万件,其中63%未按规定上传电子运单,给假货流通留下灰色空间。
法律界人士指出,“薄利多销”不应成为违法行为的保护伞。中国政法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5月22日发布的案例研判显示,涉事企业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一条关于“低价倾销”的规定,同时触犯《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值得警惕的是,部分批发商在直播间宣称“厂家倒闭清仓”,利用消费者捡漏心理实施诈骗,这种新型犯罪手法的侦破率不足27%。
行业洗牌已势在必行。5月23日,国家烟草专卖总局紧急下发《关于规范烟草产销秩序的通知》,要求建立“薄利多销”企业白名单制度,对月销量超10万条的商户实行DNA防伪溯源管理。在云霄县最大的烟草交易市场,原本熙熙攘攘的“一手货源”批发区如今门可罗雀,取而代之的是戴着执法记录仪的市场巡查员。某入驻企业安装的AI监控系统显示,近三日可疑交易预警量下降78%,印证了整治行动的震慑效果。
这场风暴中的技术攻防战同样扣人心弦。犯罪团伙为应对二维码溯源,竟研发了可篡改烟草专卖局官网数据的爬虫程序,消费者扫描假烟包装上的二维码时,会跳转至克隆的验证页面。对此,阿里安全团队5月24日宣布,其新研发的区块链存证技术已成功阻断132起类似攻击,该技术能精确识别0.01秒内的数据异常波动,为“薄利多销”的正规企业筑起防火墙。
在舆论持续发酵下,零售终端的变革悄然启动。走访厦门中山路多家烟酒专卖店发现,原本占据醒目位置的“厂家直供”广告已替换为“国标认证”标识,部分店铺增设了烟草光谱检测仪供顾客自助验真。一位从业二十年的店主坦言:“过去迷信‘薄利多销’能带来客流,现在才明白货真价实才是长久之计。”这种认知转变,或许正是此次事件留给行业最宝贵的遗产。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7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