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烟草流通数据报告》,数据显示全国持证批发企业单箱利润同比下滑14%,而销售量却逆势增长23%。这一"薄利多销"的行业现象,在郑州国际烟草交易会上引发激烈讨论。记者实地走访发现,随着数字化供应链的普及和监管体系完善,合规经营者的"薄利多销"策略正推动行业进入新一轮整合周期。

热议!一手香烟货源批发“薄利多销”

在山东临沂的烟草物流枢纽,从业二十年的批发商赵志刚向记者展示了新启用的智能仓储系统。这套由顺丰科技与当地烟草公司联合开发的平台,能实现"薄利多销"的精准测算——系统根据实时销售数据自动调整库存分布,使单次配送成本降低19%。赵志刚的仓库内,装载着中华、玉溪等品牌的货车每隔两小时发车一次,"现在日均出货量是去年同期的1.8倍,但每箱利润确实在收窄"。

这种"薄利多销"模式的普及,与行业数字化转型密切相关。云南省烟草产业研究院最新报告显示,接入省级供应链平台的批发商,其周转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3.2倍。在浙江义乌,某中型批发企业通过区块链溯源系统,将验货时间从45分钟压缩至8分钟,使得单日处理订单量突破1500件。"我们主动将毛利率下调5个百分点,用规模效应弥补利润缺口。"该企业负责人表示,这种策略使其市场份额三个月内增长12%。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科技的发展为"薄利多销"提供了合规保障。4月1日正式上线的"金叶2025"监管系统,通过对接企业增值税发票、物流轨迹等9类数据源,已识别异常交易线索2.3万条。在广东佛山,一家试图通过虚增销量获取补贴的批发商,其造假行为在48小时内就被系统锁定。国家烟草专卖局市场监管司司长王立军指出:"技术手段的完善,让真正践行'薄利多销'的合规企业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中小企业的突围之路同样值得关注。河北保定新晋批发商李晓雯通过省级集采平台,以量换价争取到云南中烟的直接供货资格。"虽然单箱利润只有行业均值的60%,但稳定的现金流让我们三个月就收回前期投入。"她的案例印证了中国烟草学会专家张明远的判断:在"薄利多销"成为主流的当下,资金周转能力比毛利率更重要。

热议!一手香烟货源批发“薄利多销”

当前,随着《烟草制品流通效率提升专项行动》的推进,行业正形成"低毛利、高周转、广覆盖"的新生态。国家烟草专卖局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全国78%的持证批发商调整了定价策略,其中64%的企业选择主动降利拓市。这场以"薄利多销"为特征的行业变革,正在重塑中国烟草流通市场的价值链条。

(本文数据来源于国家烟草专卖局季度报告、各省市监管平台公开信息及记者实地调研,所述案例均经多方核实,符合新闻真实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