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短视频平台上出现的"香烟批发视频直播"引发社会关注。直播间里,成箱的中华、黄鹤楼等品牌卷烟在镜头前堆叠成墙,主播用方言喊着"厂家直供,支持验货",评论区不断弹出"已下单""求联系方式"的留言。这种突破传统销售模式的"视频直播"乱象,正在触碰法律红线。

实拍!香烟批发视频“视频直播”

从事物流工作的张明(化名)向记者讲述了亲身经历。5月28日凌晨,他在某平台刷到标注"内部渠道"的香烟批发直播间。"主播展示的软中华每条只要380元,比市价低40%。"被低价吸引的张明添加了对方微信,转账1.2万元订购30条卷烟。三天后收到的却是用塑料袋包裹的假冒卷烟,此时对方早已将他拉黑。类似张明的遭遇并非个例,江苏省烟草专卖局数据显示,今年1-5月已查处27起利用视频直播售假案件,涉案金额超560万元。

这些香烟批发视频如何绕过平台监管?记者调查发现,部分主播采用"暗语直播"规避审查。在某场凌晨2点的直播中,主播将"香烟"称为"口粮",把"转账"说成"交学费",商品链接伪装成"茶叶礼盒"。直播画面里摞着半人高的纸箱,侧面隐约可见"某烟草公司"字样。业内人士透露,这种"视频直播"通常选择深夜流量低谷时段开播,利用平台审核空隙打时间差。

实拍!香烟批发视频“视频直播”

"通过视频直播进行烟草批发已涉嫌多重违法。"北京某律所知识产权律师王建军指出,根据《烟草专卖法》规定,未取得许可证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经营烟草制品。这些直播间展示的所谓"内部渠道",实则多是假冒伪劣产品。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视频直播中出现的"香烟墙"场景,可能诱导青少年产生好奇尝试心理。

某直播平台内容安全负责人回应称,今年已升级烟草关键词库至1387组,但仍有违规视频通过谐音、变体字等方式传播。技术监测显示,涉及香烟批发的视频直播平均存活时间仅23分钟,但已足够完成交易引导。行业观察者注意到,这类视频直播往往采用"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策略,单个账号被查封后,同一团伙会立即启用备用账号继续运营。

在这场香烟批发的"视频直播"狂欢背后,暗藏怎样的利益链?记者暗访某"直播培训"机构发现,2980元的课程包中专门设有"敏感品带货技巧"模块。教学视频演示如何用虚拟背景遮盖烟草专卖标识,讲师强调"要抓住消费者捡漏心理"。更有多家快递网点负责人承认,曾为规避检查将卷烟伪装成"食品"寄送,每单收取10-20元"特殊包装费"。

消费者该如何识别真伪?烟草专卖执法人员提醒,正规卷烟外包装有32位激光防伪码,可通过"中国烟草市场"官网查验。而视频直播中所谓的"免税烟""海关罚没烟"多是营销话术。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香烟批发视频刻意展示堆积如山的货品,营造"实力雄厚"的假象,实则连基本仓储条件都不具备。

法律专家指出,针对新型视频直播售烟乱象,需建立"技术筛查+人工复核+群众举报"的三重防线。浙江省已试点应用AI视频内容分析系统,对直播画面中的烟草制品进行实时识别拦截。但治理难点在于,部分香烟批发视频通过私域流量传播,交易环节转移至微信等社交平台,形成监管盲区。

在这场"香烟批发视频直播"的猫鼠游戏中,既有投机者利用技术漏洞牟利,也暴露平台监管的滞后性。随着6月15日新版《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明确禁止互联网烟草广告,相关治理或将迎来转机。但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合规经营,仍是摆在行业面前的现实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