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料!香烟批发厂家货到付款“大公无私”
近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查获一起案值超8000万元的走私香烟案,涉案团伙以“货到付款零风险,大公无私惠全民”为宣传标语,通过伪造支付凭证和质检报告实施诈骗。这起案件不仅揭开了非法香烟交易的新型伪装术,也让“货到付款”这一常规交易模式沦为违法分子的信用工具,其所谓“大公无私”的商业承诺更显讽刺。
在苏州经营社区超市的赵敏(化名)向记者展示了手机里的交易记录。今年6月,某直播平台推送的“厂家直供”广告吸引她的注意,主播手持《烟草专卖许可证》复印件宣称:“我们坚持大公无私的经营理念,所有香烟支持开箱验货再付款。”赵敏订购的150条香烟到货时,快递员确如约定未收取费用,但当她拆开包裹准备验货时,却发现每条香烟仅有两包为真品,其余均为劣质替代品。“所谓的‘大公无私’根本是陷阱,他们算准了消费者不敢报警,因为购买非法卷烟本身就有风险。”赵敏提供的物流信息显示,这批货物从下单到送达仅用14小时,发货地却先后变更多达三次。
这种披着“大公无私”外衣的诈骗模式正呈现技术化升级趋势。记者调查发现,某货运平台近两个月有41单标注“代收货款”的香烟运输记录,其中33单的签收定位集中在城乡结合部的临时仓库。某快递网点负责人透露,违法分子会要求将货物投递至菜鸟驿站或快递柜:“他们甚至开发了自动签收系统,只要包裹入柜就立即生成支付链接,消费者还没开箱钱款就已划转。”
“违法分子刻意将‘货到付款’与‘大公无私’进行道德绑定,本质上是在利用消费者的信任心理。”复旦大学市场监管研究所所长陈涛分析称,今年5月浙江查获的走私案中,犯罪团伙在快递面单上手写“扶贫助农专供”字样,部分包裹内还附有伪造的《公益捐赠证明》。“这种虚假的‘大公无私’人设,使得该团伙在长三角地区三个月内发展了89个分销代理。”
更专业的犯罪链条已开始渗透物流数据系统。记者在海关部门8月通报的典型案例中看到,有团伙利用虚拟号码批量生成快递单号,每个号码对应不同地区的发货信息。技术侦查人员查获的服务器数据显示,该团伙能实时抓取各地烟草稽查车辆的GPS定位,当系统发现稽查人员靠近中转仓库时,立即启动“大公无私应急方案”——将库存香烟转移至300米外的流动货车。
监管科技的迭代正在构筑新型防火墙。记者在江苏省烟草专卖局见到的“智慧稽查平台”,可对全省27.3万家卷烟零售户的进货频次实施动态监测。平台负责人现场调取7月15日的预警案例:某乡镇超市三天内连续签收7批“货到付款”包裹,系统自动将其与三起已查案件物流信息进行碰撞,发现发货IP地址与去年广东破获的走私团伙高度重合。“这些所谓‘大公无私’的供货商,实际是同一批违法分子改换马甲再作案。”
这场围绕“货到付款”的博弈已蔓延至国际供应链。8月19日,青岛海关在对一艘入境货轮进行检查时,发现申报为“厨房用具”的集装箱内藏有12万支香烟,每个货箱都贴有“大公无私·免税特供”的二维码标签。令人震惊的是,扫描这些二维码会跳转至山寨版海关查验系统页面,消费者可实时查看虚构的“通关放行进度”,而页面底部的《质检承诺书》盗用了正规检测机构的电子印章。
面对层出不穷的违法手段,普通消费者该如何防范?上海市消保委近日发布的警示案例中提到,可通过三个细节识别“伪大公无私”商家:一是核实《烟草专卖许可证》编号是否与国家烟草专卖局官网登记一致;二是查看物流信息中的发货地址是否频繁变更;三是警惕要求下载特定APP才能验货的支付链接。正如华东政法大学经济犯罪研究中心主任李明阳所言:“真正的‘大公无私’绝不会以突破法律底线为前提,任何脱离合法资质的‘惠民承诺’,都是精心设计的犯罪拼图。”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8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