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如何买一箱烟“咎由自取”
热议!如何买一箱烟“咎由自取”
近日,宁波海关破获一起案值达5800万元的香烟走私案,犯罪团伙通过社交平台以"特殊渠道代购整箱香烟"为噱头,利用虚拟定位技术伪造跨境物流信息。这起案件的特殊性在于,涉案人员在聊天记录中多次使用"咎由自取"威胁消费者不得退货,暴露出新型烟草违法交易中的心理操控手段,引发社会对非理性消费行为的深度反思。
"对方反复强调‘后果咎由自取’,现在想来就是心理恐吓。"在苏州经营餐饮店的李文(化名)展示着手机里被拉黑的聊天记录。今年9月,他在某短视频平台看到"整箱香烟批发"广告,被"单价直降40%"的优惠吸引,支付3.8万元购买20条某品牌香烟。收货后发现包装破损、烟支霉变,要求退货时却被对方以"事先声明咎由自取"为由拒绝,商品经鉴定系走私罚没品。
这种利用"责任转嫁"话术的违法行为正在蔓延。国家烟草专卖局2024年第三季度数据显示,全国查处非法经营烟草案件同比增加39%,其中使用"后果自负""咎由自取"等免责声明的线上交易占比达52%。某电商平台风控负责人透露,他们近期下架的违规商品链接中,有67%的商家在商品详情页用小字标注"购买即视同认可咎由自取条款"。
在"整箱购烟"成为部分经营者采购选择的当下,合法交易的边界究竟如何界定?记者实地探访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发现,正规烟草批发商户均展示着《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其销售的整条香烟外包装均带有专属物流编码。"真正合规的商家绝不会让消费者承担‘咎由自取’的风险。"某品牌烟草区域代理指着货架上的追溯二维码强调,扫码可查验从生产到配送的全链条信息。
法律界人士对此类免责声明效力提出明确否定。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商事法律专家赵烨指出:"商家单方面声明的‘咎由自取’条款,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6条关于公平交易的规定,属无效格式条款。"他特别提到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典型案例,明确判定使用威胁性话术迫使消费者放弃维权的行为构成欺诈。
值得关注的是,走私分子正利用新技术制造合规假象。在深圳湾口岸海关查验区,关员向记者演示了新型射频识别系统,该设备能瞬间读取藏匿在改性塑料包装中的香烟信号。2024年1-10月,该关区查获的24起整箱香烟走私案中,有19起使用伪造的"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标签,部分包装甚至模仿正规烟草公司的温控运输标识。"这些犯罪团伙深谙消费者‘咎由自取’的侥幸心理,故意制造‘告知即免责’的假象。"办案海关人员分析查获的聊天记录发现,87%的受害者因担心举报后自身涉险而放弃维权。
在这场风险转嫁与权益保护的博弈中,正规企业正在强化服务保障。某省级烟草公司推出的"整箱采购备案系统",允许持证商户在线提交采购申请,48小时内完成资质审核与物流对接。"我们要用阳光化流程消除‘咎由自取’的灰色空间。"系统负责人展示的后台数据显示,该平台运行半年已拦截143起超量采购申请,有效阻止2.7万条非法卷烟流入市场。
在东莞某物流园区,记者目睹市场监管部门查获的改装货车,车内夹层藏有240箱走私香烟。执法人员使用的热成像仪显示,车厢温度被人为控制在18℃以模仿正规烟草仓储环境。"这种‘高端服务’反而让购买者咎由自取。"办案人员查扣的账本显示,该团伙通过伪造"冷链运输签收单",已向23个城市的125家商户供货。
随着元旦春节销售旺季临近,烟草监管部门启动"雷霆2024"专项整治。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最新公告强调,将重点监控宣称"整箱特惠""免责声明"的线上店铺,运用大数据追踪资金流水与物流信息。某省烟草稽查总队负责人透露,其新建的智能监测系统,通过语义分析已识别出3.2万条含"咎由自取"类风险提示的违法交易信息。
这场关于消费责任的讨论正在形成社会共识。在广州天河城商圈,刚参加完普法讲座的便利店老板陈先生表示:"以前觉得整箱进货便宜就好,现在明白‘咎由自取’的代价远超想象。"他的转变并非个例,某商业调查机构数据显示,中小商户对正规采购渠道的认知度较去年同期提升41%。正如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所言:"市场经济本质是法治经济,任何试图用‘咎由自取’转嫁风险的行为,终将付出更大代价。"当侥幸心理让位于规则意识,当投机取巧消解于阳光交易,这个万亿级市场才能真正实现健康发展。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8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