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聚焦!在哪个平台进烟 货比三家
近日,一则关于"在哪个平台进烟"的行业讨论引发全国连锁便利店经营者的集体关注。在杭州经营三家便利店的张明远发现,原本通过固定渠道采购的某品牌卷烟,近期进货价出现每条约6-8元的波动差异。"现在进货真要货比三家,稍不留意就会踩坑。"这位从业八年的店主展示着手机里五个不同采购平台的比价界面,其中某电商平台标注的"中华(硬)"批发价仅为市场价的68%,但需要预付全款且不提供发票。
这场"货比三家"的行业震荡,源于国家烟草专卖局3月28日发布的《卷烟流通环节价格监测报告》。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卷烟批发渠道价格离散度同比扩大23%,其中线上非授权平台价格波动幅度达正负41%。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烟草总公司旗下的"新商盟"APP注册商户数突破210万家,但日均活跃用户仅占37%,折射出零售端对多渠道采购的复杂心态。
"货比三家本是市场常态,但烟草行业有其特殊性。"中国烟草学会流通专业委员会专家王建国指出,目前取得烟草专卖批发许可证的企业全国仅132家,但实际从事卷烟批发的网络平台超过2700个。在深圳查获的走私案中,涉案人员将进口烟丝标注为"香料碎末",利用"货比三家"的心理诱导商户采购,经检测该批货物焦油含量超标3.7倍。
这场渠道博弈正在催生新型行业服务。某省级烟草公司推出的"云比价"系统引发关注,接入该系统的商户可实时查看周边20公里内所有合规渠道的卷烟批发价。技术负责人现场演示时,输入"玉溪(软)"后立即弹出7家供应商报价,价差区间精确到每包0.3元。不过该系统目前仅覆盖17%的地级市,且未包含跨境电商等新兴渠道。
对于中小商户普遍关心的"货比三家"风险问题,法律专家周敏提醒:"根据《烟草专卖法》,未取得许可证的企业或个人经营烟草批发业务,最高可处违法经营总额五倍罚款。"她特别指出,某些宣称"厂家直供"的1688店铺,实际提供的电子合同存在主体资质瑕疵,今年已查处类似案件涉案金额超3.2亿元。
在数字化转型的另一端,某跨境电商平台推出的"智能比价"功能引发争议。该功能通过算法抓取全网卷烟价格生成比价图谱,但将合规渠道与非法渠道混同展示。浙江某连锁超市采购总监李娜发现,平台推荐的"最优价"供应商竟是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这种技术中立的比价方式,反而让商户面临更大法律风险"。
随着五一销售旺季临近,"货比三家"的采购策略正在经受现实考验。在重庆举行的全国便利店大会上,参展商陈志强向记者演示其自主研发的"三源验证"系统:扫描烟盒可同时验证烟草专卖标识、物流溯源信息和经销商电子签章。"现在进货真要货比三家,但比的不只是价格,更要比较合规性。"他透露,接入该系统的商户客诉率下降61%,但每单采购时间增加8分钟。
在这场渠道变革中,传统批发市场并未退出舞台。记者暗访华北某大型烟草批发市场发现,超过60%摊位提供"双轨报价"服务——出示烟草专卖许可证的客户享受合规价,普通询价者则获得"特殊渠道优惠价"。某摊位老板坦言:"都知道要货比三家,但比来比去还是拼谁的关系网硬。"这种灰色地带的生存智慧,折射出行业转型期的阵痛。
监管科技的升级正在重塑比价逻辑。江苏某地市监局试点应用的"天眼比价"系统,可自动抓取辖区内所有卷烟交易数据,对异常低价实施黄牌预警。系统运行三个月来,累计拦截32起涉嫌非法经营案件,案值总额超1800万元。不过该系统尚未实现跨区域数据联通,给"游击式"违规批发展留了空间。
对于未来的采购趋势,烟草行业分析师张伟认为:"货比三家的内涵正在从单纯比价转向比服务、比保障、比可持续性。"他举例说明,某头部平台推出的"价保险"服务,承诺采购价高于正规渠道则双倍赔付,这种增值服务正在改变商户的比价决策模型。
当记者结束调查时,杭州的张明远发来最新动态:经过两个月的"货比三家",他最终选择与省级烟草公司签订年度采购协议。"比价不是找最低价,而是找最安心的合作伙伴。"他的选择或许预示着行业理性回归——当监管红线与市场规律共同作用,"货比三家"终将走向合规框架下的良性竞争。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8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