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爆料!低价拿货正品批发“货如轮转”

近日,一条关于“低价拿货正品批发‘货如轮转’”的产业链调查震动商贸圈。浙江义乌某商贸公司负责人向记者提供内部账本显示,其通过特殊渠道采购的某品牌牛奶,拿货价仅为市场经销体系的65%,这些商品经多重流转后,最终出现在二十余个省份的社区团购平台。这场看似“货如轮转”的暴利游戏,揭开了一个游离于正规经销体系之外的灰色江湖。

独家爆料!低价拿货正品批发“货如轮转”

8月28日,某知名乳企向市场监管总局提交的报告中指出,今年查获的跨区域窜货案件同比增长142%,涉及“低价拿货”的违规金额超9亿元。记者暗访发现,在部分电商平台和即时通讯群组中,标榜“正品批发”“厂家直供”的链接与广告铺天盖地,形成“货如轮转”的交易生态。某3000人规模的采购群公告显示,群主每日更新超200条货源信息,从临期食品到未上市新品应有尽有。

“真正的正品流通就像精密齿轮,而这些‘货如轮转’的野路子正在打乱整个传动系统。”某跨国快消品牌供应链总监透露,其公司今年二季度检测到23%的窜货商品来自“特殊渠道”。这些商品往往贴着正规物流码,却通过省际拼单、拆箱重组等方式规避区域销售限制。在江苏查获的典型案例中,犯罪团伙利用多地仓储系统的时间差,将应发往西北地区的奶粉连夜转运至华东市场高价抛售。

更令人震惊的是部分商品的流通路径。某打假机构提供的物流追踪数据显示,一批标注“出口专供”的洗发水从广东工厂出发,经云南边境“一日游”后重新报关进口,摇身变为“低价拿货”市场的紧俏货。这种“出口转内销”的把戏,使得同生产线产品在国内市场的流通价差高达40%。

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近期收到多起特殊投诉。北京消费者李女士购买的“正品批发”纸尿裤,外包装与实体店无异,但吸水芯体厚度减少30%。经检测,该产品菌落总数超标12倍,生产批号对应的却是已销毁的问题批次。“货如轮转”的伪劣商品,正通过层层分销渗入县域市场,某三线城市抽检显示,37%的乡镇超市奶粉存在临期改码现象。

在这场乱象中,新兴的“信息掮客”群体悄然崛起。化名周权的中间商向记者展示其工作群组:298元入群费可获取每日更新的“低价拿货”清单,24盒装纯牛奶报价28.3元,仅为电商平台售价的56%。群内交易记录显示,单个采购商月均下单超50次,商品从入库到出库最快仅需6小时,真正实现“货如轮转”的高效流通。

法律界人士指出,现行法规对新型窜货行为存在监管盲区。浙江某法院正在审理的案例中,被告人利用七省十八市的物流中转站,将应发往农村市场的低价商品集中转运至城市销售。其辩护律师主张“市场自由流通”原则,而公诉方则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破坏生产经营罪”条款进行指控。这种司法实践分歧,折射出治理“货如轮转”乱象的复杂程度。

独家爆料!低价拿货正品批发“货如轮转”

品牌方的反制措施正在升级。某化妆品企业启用区块链溯源系统,通过产品唯一码监控流通路径,经销商扫码错误超三次即触发预警。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广东查获的造假窝点中,技术人员已研发出可篡改区块链数据的“物理攻击”装置,用电磁脉冲破坏芯片后重新赋码。

这场“低价拿货”引发的攻防战,正在重塑中国商品流通体系。正如某省级市场监管负责人在内部会议上强调的:“当‘货如轮转’的速度超越监管响应能力时,必须建立基于大数据的风险预警模型。”目前,上海、重庆等地已试点将企业ERP系统与监管平台直连,对异常流通数据实施熔断机制。在这场关乎市场秩序与消费者安全的较量中,如何平衡流通效率与监管效能,仍是待解的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