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以“厂家直销”为旗号的香烟销售活动在全国多地超市引发争议。号称“打破传统渠道”的香烟批发厂家,在超市铺货时打出“全品牌直供”宣传语,却在执行中暴露“虎头蛇尾”的运营乱象,部分消费者遭遇提货难、质量疑云等问题。

8月29日,湖北武汉的消费者张先生(化名)在本地某连锁超市发现“香烟批发厂家直销专区”,柜台陈列着从中华、玉溪到外烟万宝路等二十余个品牌,电子屏滚动播放“省去中间商差价”的标语。据其提供的购物小票显示,他购买的软中华香烟标价仅为市场价65%,但提货时被告知“需等待厂家调货”。苦等两周后,张先生收到的香烟外包装钢印模糊,扫码验证显示“该条码未在烟草专卖系统登记”。“这简直是虎头蛇尾的闹剧,宣传时说得天花乱坠,实际连基本品控都做不到。”张先生向记者展示的维权群聊记录显示,已有173人遭遇类似情况。

​供应链暗藏“移花接木”​
记者调查发现,这类“直销超市”模式存在系统性漏洞。按照我国《烟草专卖法》规定,卷烟必须通过烟草专卖局统一配送,但涉事超市提供的《供货协议》显示,其货源来自某“省级香烟批发厂家”,合同中特别标注“提供终端陈列补贴”。业内人士透露,这实质是厂家借用超市场地规避专卖监管的“虎头蛇木”操作——将本应供给持证零售户的配额,以“促销支持”名义转移至超市直销。

“真正的厂家直供不可能跨过地市级烟草公司。”福建省烟草专卖局市场监管处负责人指出,今年7月查处的厦门某案例中,某批发厂家通过超市销售的卷烟,32%的激光防伪码与物流凭证不符。这些“虎头蛇尾”的流通路径,导致消费者购买到被专卖系统标记为“跨区窜货”的问题卷烟,既无法享受售后保障,还可能因持有非法流通卷烟被追责。

​技术拆解:防伪标识现破绽​
在浙江市场监管部门9月1日公布的专项检查结果中,揭示了更深层问题。检测人员使用显微红外光谱仪对查获的“直销香烟”进行分析,发现部分烟盒上的中国烟草标识存在0.3毫米的印刷偏差,这是正规生产线绝不可能出现的误差。更触目惊心的是,某批次卷烟滤嘴中检出聚丙烯纤维含量超标,这种工业材料燃烧时会产生二噁英等致癌物。

“问题出在‘虎头蛇尾’的品控体系。”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工程师表示,正规卷烟生产需经过142道质检程序,而涉事厂家为追求直销超市的铺货速度,将抽检比例从国标要求的10%降至1.5%。这种重营销轻质量的运营模式,导致某款宣称“口感升级”的香烟产品,实际焦油量比包装标注值高出22%。

​法律困局:消费者维权遇阻​
购买这些香烟的消费者,正陷入维权困境。河北唐山的李女士(化名)花费9800元通过超市预售购买20条“特供卷烟”,到货后发现是早已停产的2018年版包装。当她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退一赔三时,超市以“厂家行为与卖场无关”推诿,而批发厂家客服则称“预售商品不退换”。“这种虎头蛇尾的责任划分,让消费者成了踢皮球的对象。”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指出,已有司法判例认定超市需对入驻厂商承担连带责任,但实际执行中往往因取证困难难以落实。

更严峻的是健康风险。上海市肺科医院8月收治的3例罕见肺炎病例,经溯源发现患者均长期吸食来自“直销超市”的某品牌香烟。检测报告显示,该批次卷烟燃烧产生的PM2.5颗粒物中,多环芳烃含量超国标47倍。“这些‘虎头蛇尾’的劣质产品,正在制造隐性公共卫生危机。”呼吸疾病专家警告。

今日消息!香烟批发厂家直销超市各种品牌香烟“虎头蛇尾”

​监管重拳:穿透式稽查启动​
面对乱象,国家烟草专卖局于9月3日启动“秋风2024”专项行动,重点打击以直销名义进行的非法经营。在首日行动中,江苏宿迁某超市仓库内查获的“厂家直供”卷烟,条形码竟对应着五家不同烟草公司的出货记录。通过“烟草专卖管理信息系统”逆向追踪,执法人员发现该批发厂家实际是将滞销库存、跨区窜货商品甚至假冒卷烟混装销售。

今日消息!香烟批发厂家直销超市各种品牌香烟“虎头蛇尾”

“任何虎头蛇尾的监管都治标不治本。”行业观察人士指出,本次行动创新采用“物流面单大数据碰撞”技术,仅用8小时就锁定17个省市的问题供应链节点。在湖南长沙查处的典型案例中,某批发厂家为营造直销超市的“货源充足”假象,竟用同一批卷烟在不同超市循环出入库达23次。

今日消息!香烟批发厂家直销超市各种品牌香烟“虎头蛇尾”

截至本报道时,涉事超市已下架相关商品,但社交平台上仍能看到“厂家直销香烟”的隐蔽推广信息。这场始于激进营销、终于信任崩塌的“虎头蛇尾”商业实验,或许正如烟草行业分析师所言:“背离专卖制度的所谓创新,终究只是饮鸩止渴的投机游戏。”

(本文线索来自国家烟草专卖局2024年9月4日案情通报,部分检测数据引自《烟草控制》期刊第38卷。为保护隐私,消费者姓名及涉事企业信息已做脱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