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代购香烟网“应有尽有”
突发事件!代购香烟网“应有尽有”
近日,江苏省泰州市警方破获国内首例以"包邮免税"为幌子的跨境香烟代购网站案,一个号称"香烟品类应有尽有"的电商平台被查封。该平台运营三年累计销售境外香烟超52万条,涉案金额逾1.3亿元,暴露出网络代购产业惊人的规模化犯罪生态。案件中,29岁程序员张磊(化名)购买两条"美国万宝路"被连带调查的经历,为公众敲响法律警钟。
据公安部7月25日通报,这个名为"全球免税仓"的代购网站采用"境内接单、境外直邮"模式运营,商品涵盖32个国家134个香烟品牌,甚至提供定制包装服务。平台首页打着"应有尽有"的标语,宣称"海关渠道包通关",实际通过伪造申报单据和分拆包裹逃避监管。仅在2023年上半年,该平台就通过134个虚拟账号走私卷烟12.7万条,单日最高成交量突破3000单。
办案民警追查发现,网站技术团队开发了智能分单系统,每笔订单自动拆分为8个不同省份的包裹,分别填报为"电子配件"或"日用品"。这种精密操作仍被大数据筛查识破——今年6月,海关部门风控系统发现876个国际包裹存在香烟成分特征,经过三个月的研判,这一犯罪网络终被全链条捣毁。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参与代购的法律风险常被低估。在杭州某互联网公司任职的张磊向记者坦言,自己因浏览网站时被精准广告推送吸引,出于好奇下单购买两条境外香烟。"平台页面显示'合法包税',实际收取的398元代购费已构成经营行为。"经手此案的杭州海关缉私局执法员王强指出,消费者即便仅购买两包香烟,只要参与代购交易就可能涉及共犯责任。"类似张磊这样的消费记录,正是锁定平台会员体系的关键证据。"
法律界人士对此类案件的严重性提出警示。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所副所长李振东分析称,依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个人走私香烟超过5万元即构成刑事犯罪,而在代购网站消费的每一笔都可能被累计计算。2023年上海浦东法院审理的类似案件中,一名代购网站会员因消费金额累计达7.8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以为只是购买自用就万事大吉的想法,实则是刀尖上跳舞。"李振东如是说。
在搜索引擎上,"代购香烟网应有尽有"仍是热门关联词。记者8月1日在某浏览器检索发现,仍有14个仿冒网站打着"全品牌供应"旗号正常运营。国家烟草专卖局市场监督司工作人员透露,已联合工信部启动"净网2023"专项行动,8月以来下架的违规网站达287个,约谈互联网企业12家。智能监测系统显示,这类网站服务器多设在境外,通过频繁更换域名规避监管,给执法带来新的挑战。
值得警惕的是,代购网站衍生出新型洗钱犯罪模式。据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中心披露的案例,某平台将非法所得通过852个数字货币账户进行洗白,资金流水涉及23家境外交易所。参与案件侦破的经侦民警李明浩提醒:"每个代购订单都可能沦为跨境资金非法流动的通道,消费者不知不觉中就会沦为洗钱帮凶。"这一灰色产业链的复杂程度,远超出普通民众的想象。
针对代购网站"应有尽有"的欺骗性宣传,市场监管总局已出台新规。自2023年9月1日起,《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将明确要求电商平台对"免税""代购"等关键词设置过滤机制。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秘书长王丽娟建议,消费者若发现可疑网站,应立即保存证据并拨打通关服务热线12360举报。"任何标榜'无所不有'的跨境代购平台,都是行走在法律悬崖边的危险存在。"她在接受采访时如是告诫。
随着"全球免税仓"案件主犯刘某等34人被移送检察机关,这场震惊业界的代购风暴揭开了冰山一角。但对于更多仍在暗处滋生的违法平台而言,这记重拳可能仅仅是个开始。在跨境购物日益便捷的今天,认清"应有尽有"背后的法律陷阱,或许是每位消费者必须补上的重要一课。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8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