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外国烟供货商“鱼龙混杂”
近日,广州海关在白云机场货运渠道查获的一起特大走私案,将外国烟供货商"鱼龙混杂"的乱象推向舆论焦点。该案涉及24万支伪装成"电子元器件"的境外品牌香烟,货值超400万元,揭开了这条灰色产业链的冰山一角。记者调查发现,在"免税代购""跨境直邮"等旗号下,自称"一手货源"的供货商正通过愈发隐蔽的渠道渗透市场,消费者在追逐所谓"稀缺外烟"时,往往陷入维权无门的困境。
在杭州某外企工作的陈宇(化名)向记者展示了他手机里保存的交易记录。今年6月,他通过某社交平台联系到自称"东南亚免税仓直供"的供货商,以每条880元的价格购入四条万宝路黑冰爆珠。到货后发现香烟包装粗糙,扫描二维码显示"该批次未在中国大陆销售"。"供货商坚称是版本差异,拒绝退货,两周后账号就注销了。"更令他后怕的是,当地烟草专卖局鉴定后确认这批香烟系假冒产品,焦油含量超出国家标准三倍。
这些"鱼龙混杂"的供货商如何瞒天过海?记者以采购商身份暗访发现,某跨境电商平台上的"进口食品店"公然销售日本MEVIUS香烟,商品详情页用"手办配件""模型耗材"等描述规避审核。当记者质疑货源合法性时,客服发来盖有某离岸公司印章的"清关文件",并承诺"被扣包赔"。业内人士透露,此类文件多为伪造,真正合规的进口香烟必须持有中国烟草总公司核发的准运证。据海关部门最新数据,2024年上半年查获的走私卷烟中,通过伪报品名、夹藏闯关的比例同比上升29%。
值得警惕的是,部分"鱼龙混杂"的供货商已形成专业化犯罪链条。福建警方上月通报的案例显示,犯罪团伙在境外设立空壳公司,通过虚拟定位软件伪造发货地,实际从广西、云南边境的私人仓库发货。更隐蔽的是,他们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发私域交易平台,要求买家使用虚拟货币支付,并通过游戏点卡、直播打赏等渠道洗钱。某国际物流公司前员工爆料:"最新手法是用3D打印机制作‘香烟状文具’,将烟丝分装在马克笔、固体胶外壳里运输。"
法律界人士指出,消费者往往低估了交易风险。根据《烟草专卖法》,未取得许可证销售烟草制品,涉案金额超5万元即构成非法经营罪。北京某律所近期代理的案件中,一名大学生因代购外国烟在校园转售,不仅被没收违法所得,还面临刑事处罚。更严峻的是,某些"特殊渠道"可能牵涉洗钱犯罪。广东某地检察院披露,有走私团伙要求买家将货款转为"游戏装备交易",再利用地下钱庄转移资金。
面对"鱼龙混杂"的市场环境,如何辨别正规渠道?烟草行业专家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核查中国烟草专卖标识,合法进口香烟必须加贴专销标志;二是比对烟盒钢印与检验报告中的生产批次号;三是要求提供可验证的电子版《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那些声称‘渠道特殊’却无法提供完整文件的供货商,九成以上涉嫌违法。"国家烟草质检中心工作人员特别提醒,近期检测发现多批走私烟霉菌超标,长期吸食可能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随着监管力度升级,多个平台开始整治违规信息。记者注意到,淘宝、闲鱼已屏蔽"外烟""爆珠"等关键词搜索,但仍有商家以"口粮""代购伴手礼"等暗语继续交易。在更隐秘的Telegram群组中,供货商改用"龙珠""鱼饵"作为代称,并采用阅后即焚模式交流。这场"鱼龙混杂"的攻防战背后,暴露出的不仅是监管难题,更有消费者对"异国风味"的非理性追逐。
截至本报道时,国家烟草专卖局宣布启动为期三个月的专项行动,重点打击利用跨境电商、社交平台走私卷烟行为。值得深思的是,在深圳某保税仓查获的走私案中,部分"免税香烟"竟产自国内地下作坊。这印证了业内人士的判断:"所谓鱼龙混杂的供货链里,真龙早已绝迹,剩下的都是趁乱而起的混江之鱼。"或许只有消费者回归理性,让非法渠道失去生存土壤,才能真正净化烟草市场环境。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8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