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烟草流通行业突现标志性事件。某省级香烟批发厂家推出"皓月千里"直销计划,宣称将打破传统经销层级,却在落地过程中遭遇市场与监管的双重考验。这场以"厂家直销"为卖点的商业变革,正将行业隐秘的流通规则置于聚光灯下。

必读!香烟批发厂家直销!“皓月千里”

"原本冲着'皓月千里'的省代直签政策加盟,结果发现所谓直销价比常规批发价还高3%。"在西北经营烟酒配送中心的赵先生(化名)向记者展示了电子合同。这位从业十年的批发商发现,"皓月千里"计划虽承诺"厂家直达终端",但强制捆绑的智能仓储管理系统每年需额外支付8万元服务费。更让他困惑的是,首批到货的三十个香烟品种中,有十二款在本地市场属于滞销规格。"说好的精准投放,怎么成了库存转移?"赵先生的质疑并非孤例,某投诉平台数据显示,近二十天涉及"皓月千里"的纠纷中,67%与"直销变搭售"有关。

这场商业创新的合规性争议迅速引发监管关注。某地市级烟草专卖局7月22日发布的行政指导书显示,正在核查五起涉嫌变相收取渠道费用的"皓月千里"合作案例。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三起案件的电子合同中,均隐藏着"最低进货量承诺"等格式化条款。业内人士透露,现行《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29条明确规定"不得设置不公平交易条件",这使得部分"皓月千里"合作条款的合法性存疑。

在华南某物流枢纽,记者目睹了"皓月千里"计划的首批直送车辆装货过程。当工作人员扫描某件印有"厂家直销"标识的货箱时,物流系统显示该批货物已在三个省份的中转仓停留累计11天。"所谓直销,不过是把省代改叫云仓服务商。"现场装卸负责人坦言,真正的"皓月千里"本应实现48小时直达终端,但实际运作中仍有82%货品需经二次分拨。

必读!香烟批发厂家直销!“皓月千里”

"这种模式本质是渠道成本的重构而非消除。"中国流通经济研究所专家李明指出,"部分厂家将原属于经销商的仓储、配送职能包装成'皓月千里'增值服务,实际转嫁了运营成本。"其团队调研发现,参与该计划的商户综合成本较传统模式上升5%-8%,与厂家宣传的"降本增效"形成鲜明反差。

市场自我调节机制已现端倪。赵先生的门店在接入省级烟草公司阳光采购平台后,虽然失去了"皓月千里"的直销噱头,但标准化供货体系使其库存周转率提升25%。"现在每批货都有独立溯源码,客户投诉量下降四成。"这种转变与某智库报告结论相契合:剥离概念包装后,合规透明的流通体系更具商业生命力。

随着中秋备货季临近,这场商业实验迎来关键检验期。记者在多个省级批发市场观察到,仍在强推"皓月千里"的商户普遍面临两难抉择——继续执行厂家直销规则导致利润压缩,退出计划又会丧失所谓"核心合作伙伴"资格。而选择传统供货渠道的经营者,虽无炫目概念加持,却能依托稳定的价格体系保障经营安全。

当被问及行业趋势时,多位受访者强调"回归本质"的重要性。正如某行业协会秘书长在行业研讨会上的警示:"真正的'皓月千里'不应是营销话术,而应是阳光下可追溯的每一笔交易。"这场始于厂家直销的行业震荡,或将推动中国烟草流通体系向更规范、更可持续的方向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