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福建云霄香烟介绍“耳熟能详”

近日,福建云霄香烟因一场特殊的市场现象重回公众视野。这个曾以"中国烤烟发源地"闻名全国的烟草品牌,其产品介绍虽在消费者中耳熟能详,但市场上流通的仿冒品却让消费者陷入真伪难辨的困境。记者调查发现,部分不法分子正利用消费者对云霄香烟的认知惯性,通过伪造"历史传承""非遗工艺"等标签实施欺诈。

在杭州经营民宿的周女士(化名)向记者讲述了她的遭遇。5月28日,她在某直播平台看到"云霄百年烟庄直供"的促销活动,主播展示的香烟介绍资料中,详尽罗列着1915年巴拿马博览会获奖证书、1958年人民大会堂特供烟标等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花费1680元购入两条"典藏版"香烟后,经云霄卷烟厂鉴定,所谓"百年工艺"产品实为2024年3月投产的劣质仿品。

这种利用耳熟能详的品牌历史进行欺诈的现象并非孤例。福建省文旅厅6月1日公布的专项检查结果显示,在云霄县周边景区抽查的32家特产店中,有19家销售的"非遗手工卷烟"涉嫌虚假宣传。这些产品的外包装赫然印着"1916年南洋劝业会金奖"等消费者耳熟能详的荣誉,但云霄县档案馆查询系统显示,相关荣誉实际归属于当地已消亡的私营烟厂。

必看!福建云霄香烟介绍“耳熟能详”

"不法分子刻意混淆历史企业与现代企业的承继关系。"研究福建烟草史四十余年的学者郑明远指出,云霄卷烟厂的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国营烟厂,与民国时期的私营烟庄并无实质关联。记者注意到,在某电商平台热销的"云霄老字号复刻版"香烟介绍页面,竟将1958年拍摄的国营烟厂劳动竞赛照片,标注为"1928年传统制烟工艺实景"。

耳熟能详的品牌故事正成为制假者的工具。记者以加盟商身份暗访某"云霄香烟文化体验馆"时,发现其展示的"传统烟具"实为义乌小商品市场批发的工艺品。更令人震惊的是,体验馆提供的"古法制烟体验"环节中,所谓的"手工揉搓"工序,竟使用着2023年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设备。

面对乱象,云霄卷烟厂于6月3日启动品牌保护专项行动。企业法务部负责人出示的维权记录显示,2024年以来已对17个山寨"文化体验项目"提起侵权诉讼。值得关注的是,在某短视频平台传播的"云霄香烟制作技艺介绍"视频中,演示者使用的烟叶分级标准与现行国标存在明显差异,该视频点击量已突破230万次。

"消费者对耳熟能详的品牌往往降低警惕。"福建省消费者协会商品检测部主任王立军提醒,正品云霄香烟外包装的"非遗"标识采用激光立体雕刻技术,倾斜45度观察会出现七彩渐变效果。而记者获得的仿冒样品显示,其标识仅用普通烫金工艺制作,在荧光笔照射下无反光特性。

必看!福建云霄香烟介绍“耳熟能详”

在这场真伪博弈中,技术创新成为破局关键。云霄卷烟厂于6月5日上线"数字烟标"系统,消费者通过官方APP扫描烟盒侧面图案,即可查看从烟叶种植到成品出库的全流程影像资料。这项技术的研发负责人透露,系统采用区块链存证技术,每包香烟生成独有的加密哈希值,让那些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有了可验证的数字载体。

法律界人士指出,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规定,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混淆行为均属违法。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近期处理的8起相关案件中,有5起被告方利用消费者对云霄香烟介绍的熟悉度,在网页设计、宣传话术等方面进行刻意模仿。

截至本报道时,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第一周已下架涉嫌侵权云霄香烟的商品链接127条。这场围绕耳熟能详品牌展开的攻防战,不仅关乎企业利益,更考验着社会对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能力。随着数字水印、量子云码等防伪技术的普及,或许不久的将来,每段香烟介绍都能找到确凿的历史锚点,让文化传承真正经得起时代检验。

必看!福建云霄香烟介绍“耳熟能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