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香烟批发厂家一手香烟货源“瓜田李下”
消费者遭遇:低价香烟藏隐患
河北廊坊的李女士(化名)向记者透露,今年6月通过社交平台联系到某“厂家直供”香烟批发商。对方以“免税渠道”“内部特供”为噱头,开出市价7折的优惠,宣称“中华细支烟一条仅需380元”。然而到货后,她发现烟盒条形码被刻意磨损,点燃后出现明显异味。“联系客服要求退货时,对方直接拉黑了我的账号。”李女士展示的聊天记录显示,该批发商的微信名后缀标注着“全国香烟货源直供”。
“这类交易往往处于‘瓜田李下’的模糊地带。”北京市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向记者解释,正规香烟流通需经过统一配送编码备案,而所谓“厂家直供”的香烟,要么涉嫌走私,要么属于非法生产的假冒伪劣产品。2024年8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的《电子取证工作指引》显示,近三年查处的“一手货源”案件中,62%的卷烟经检测焦油量超标,部分甚至含有工业硫磺等有害物质。
行业暗流:供应链溯源存漏洞
记者以“香烟批发厂家货源”为关键词检索发现,多个平台存在隐晦推广信息。在某短视频平台,一条拍摄于烟厂仓库的带货视频获得2.3万点赞,评论区不断弹出“求联系方式”的留言。业内人士指出,这类内容通过剪辑手法制造“厂家直销”假象,实际发货地多为偏远地区的小作坊。
“真正的香烟厂家绝不会直接对接零售客户。”从事烟草物流十余年的王经理透露,我国实行烟草专卖制度,从生产到销售需经严格审批。那些宣称“绕过中间商”的批发厂家,要么伪造资质文件,要么通过“挂靠”正规企业的方式洗白货源。“消费者以为找到的是‘瓜田李下’的捷径,实际上可能踏入法律雷区。”
监管升级:技术手段锁定证据链
面对新型违规手段,多地监管部门已启动数字化溯源系统。广东省在今年7月查处的“8·11非法经营案”中,执法人员通过物流面单上的热敏墨迹差异,锁定了某“一手货源”团伙的13个中转仓库。涉案的235万支卷烟中,近半数喷码与物流轨迹存在时间矛盾——这批标注“湖南中烟”生产的香烟,物流记录却显示从广西某乡镇发出。
“现在连烟丝DNA检测都用上了。”烟草质量检测中心技术员张工向记者演示,通过光谱分析仪,20分钟内即可辨别烟丝产地。这项原本用于刑侦领域的技术,现已纳入多地烟草稽查常规流程。在近期曝光的“瓜田李下”式交易中,正是依靠烟丝成分异常,揭穿了某批发商“原厂烟丝二次包装”的谎言。
专家警示:莫贪便宜因小失大
“消费者往往被‘一手货源’的低价迷惑,却忽视了健康和法律风险。”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周教授提醒,走私卷烟通常存放于潮湿密闭环境,极易滋生霉菌;而非法生产的假烟更可能添加有毒填充物。今年1-8月医疗数据显示,因吸食问题卷烟引发呼吸系统疾病的案例同比增加17%。
法律界人士则强调,即便不知情购买违规卷烟,也可能承担连带责任。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明知是非法渠道卷烟仍进行交易,涉案金额超5万元即可追究刑事责任。那些在“瓜田李下”游走的买卖双方,随时可能从受害者转为违法者。
截至本报道时,记者发现李女士投诉的微信号已显示“账号异常”,但其背后的“香烟批发厂家”仍在多个平台变换名称继续招揽客户。这场关于“一手货源”的猫鼠游戏,或许正如烟草稽查人员所说:“打击一个窝点就像按下葫芦浮起瓢,关键要让消费者看清‘瓜田李下’的本质。”
(为保护隐私,文中消费者姓名为化名。本文线索来自国家烟草专卖局2024年第15号案情通报及公开裁判文书)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8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