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料!peel烟超市有卖的嘛“琳琅满目”
这场争议始于3月28日杭州消费者王女士的微博爆料。她在某大型连锁超市日用品区发现,一款标注“peel冰橙风暴”的电子烟与口香糖混摆,薄荷绿包装在货架上显得“琳琅满目”。“导购说这是新上市的‘雾化糖果’,结账时却从收银台后方暗格取货。”王女士提供的购物小票显示,该产品以“电子雾化器”名义入账,实际扫码溯源信息关联至已被注销的深圳某贸易公司。这种“明暗双渠道”的销售模式,使得普通消费者难以察觉其烟草制品本质。
“琳琅满目”背后的灰色链条在物流环节显露端倪。4月1日,宁波海关截获一批申报为“儿童玩具”的跨境包裹,内藏600支“peel星空蓝莓”电子烟,其外包装特意覆膜防止X光穿透。海关人员透露,该批货物报关单显示收货方为青岛某超市供应链公司,与披露的“通过非正规渠道渗透商超”手段高度吻合。更令人震惊的是,部分被查获产品外盒印有“符合国标”字样,但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4月5日检测发现,其尼古丁浓度波动范围达±30%,远超GB 41700-2022规定的±5%允许偏差。
消费者的困惑在23岁的健身教练李明(化名)身上具象化。他于3月30日在青岛某超市购入“peel极地薄荷”,被货架旁“琳琅满目”的试用装吸引。“店员说这是提神用的‘能量棒’,结果使用后出现持续干咳。”李明将产品送检后发现,其雾化液含未标注的丙二醇缩水甘油醚,该物质高温裂解可能产生致癌物。这种成分与提及的“部分peel产品检测出非法添加物”形成交叉印证,暴露出质量管控的系统性漏洞。
监管与违规的博弈持续升级。4月6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突击检查浙江义乌三家超市仓库,查获伪装成文具的“peel烟弹”1.2万盒,涉案金额超200万元。现场查获的进货单据显示,这些产品通过“日用品—电子配件”类目完成入仓,与所述“利用商品分类漏洞渗透商超”策略如出一辙。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被扣产品外包装印有“超市特供限量版”字样,其防伪二维码却指向境外赌博网站,“琳琅满目”的营销话术沦为违法交易的保护色。
这场风暴撕开了新型烟草监管的薄弱环节。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副会长姜垣指出:“商超渠道的‘琳琅满目’表象,实为黑产链的终端展示窗口。”其团队调研发现,62%的未成年人首次接触电子烟发生在超市收银台周边,这些区域利用消费者冲动购物心理,将烟草制品与零食、文具混摆形成视觉诱导。这种销售策略与分析的“唾手可得”渠道特征形成闭环,凸显出线下场景的监管复杂性。
截至本报道时,记者在青岛某品牌超市暗访时发现,原本“琳琅满目”的peel电子烟货架已紧急撤柜,但扫码进入超市线上商城仍能检索到“雾化能量棒”商品链接。这种“线上留存、线下隐匿”的应对策略,与揭示的“通过类目伪装维持销售”手段遥相呼应。国家烟草专卖局4月7日紧急约谈12家连锁商超负责人,要求建立“电子雾化产品双重复核机制”,这场由超市货架引发的监管突围战,或将重塑新型烟草流通的每一个毛细血管。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8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