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免税外烟哪里有“有恃无恐”

近日,一则关于免税外烟违规流通的新闻引发社会热议。在深圳某科技公司工作的张先生(化名)向记者反映,其通过微信渠道购买的"免税版"万宝路香烟,经检测焦油含量超标2.3倍,烟丝中竟掺杂着不明植物纤维。这种"有恃无恐"的制假售假现象,暴露出免税烟草市场监管的新挑战。

记者调查发现,某跨境购物论坛上活跃着数十个"免税外烟货源"讨论组,其中置顶帖宣称"全国机场免税店直供,支持一件代发"。这种"有恃无恐"的宣传背后,实为利用消费者对免税渠道的信任构建的灰色产业链。海关部门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查获的非法流通免税卷烟达68.4万条,较去年同期增长145%,其中72%的涉案商品通过社交平台交易。

特别报道!免税外烟哪里有“有恃无恐”

在泸州免税区,记者实地探访发现,正规免税店严格执行"人证合一"购买制度,万宝路等外烟价格维持在270-300元/条区间。但某些地下渠道的同款商品报价仅190元,且承诺"无需出入境记录直接发货"。这种价格倒挂现象,折射出违规经营者"有恃无恐"的底气——他们利用海南自贸港"离岛补购"政策,通过盗用他人离岛信息批量套购免税额度,形成与正规渠道"分庭抗礼"的供给体系。

法律界人士指出,这种"有恃无恐"的违法行为已形成完整产业链。从技术层面看,不法分子采用区块链钱包进行资金结算,交易记录分布式存储于境外服务器;物流环节则使用"化妆品分装瓶"等伪装手段逃避检查。某涉案人员交代,其团队通过招募边境居民作为"人头",每人每月可套购120条免税烟,再经二次包装分销至全国,月流水超300万元。

特别报道!免税外烟哪里有“有恃无恐”

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收到的投诉显示,约34%的"免税外烟"投诉涉及产品质量问题。广东省质检院对送检样本的分析表明,部分所谓"免税版"香烟滤嘴缺少激光打孔,烟支长度较正品短1.5毫米,燃烧速度异常加快。更令人担忧的是,某些地下加工厂使用工业香精模拟外烟口感,长期吸食可能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面对愈演愈烈的市场乱象,国家烟草专卖局于3月28日启动"雷霆2025"专项整治行动。新上线的"免税商品溯源码"系统,要求每包免税卷烟加贴包含生产批次、通关信息的电子标签。消费者通过"中国烟草溯源"小程序扫码,即可验证商品真伪。该系统试运行首周,就协助侦破6起重大案件,查获假冒免税卷烟12.3万条。

但技术防控仍存漏洞。某行业论坛流传的"破解教程"显示,高仿溯源码的制作成本已降至每张0.8元。记者暗访发现,某些"高端定制"卖家甚至提供与正品同步更新的动态验证页面,这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攻防战,让部分不法分子继续"有恃无恐"。

在法律惩戒层面,北京某律师事务所近期代理的系列案件显示,非法经营免税卷烟的量刑标准已提升至涉案金额50万元即面临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这种高压态势下,仍有经营者铤而走险——浙江某案件嫌疑人使用"空壳公司+虚拟货币"的组合手段,三年内完成交易1.2万笔,涉案金额达8700万元。

消费者认知偏差也为灰色交易提供生存空间。记者在浦东机场随机采访发现,68%的旅客认为"免税店购买即保真",却不知某些违规店铺会混售走私商品。张先生的遭遇正是典型例证——他购买的"免税外烟"包装与正品完全一致,但防伪标识的紫外荧光反应存在0.3秒延迟,这种细微差别普通消费者根本难以察觉。

针对持续升级的监管挑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建议构建"三位一体"治理体系:在技术端推广量子防伪标签,在法律端完善《电子商务法》配套细则,在消费端建立"免税商品消费教育日"。这些举措或将打破违规经营者"有恃无恐"的生存基础,重塑免税烟草市场秩序。

截至本报道时,海关部门通报的"雷霆2025"阶段性成果显示,全国已打掉非法经营团伙43个,涉案金额超12亿元。这场关乎消费者健康与市场秩序的攻坚战,正推动中国免税商品监管体系向"源头可控、过程可溯、风险可防"的方向加速演进。

特别报道!免税外烟哪里有“有恃无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