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外烟爆珠代工货源批发“鱼龙混杂”
近日,一起涉及外烟爆珠代工货源的质量纠纷引发行业震荡。广州白云区某商贸公司负责人王先生(化名)向媒体反映,其通过线上渠道采购的一批“厂家直供”薄荷味爆珠外烟,到货后不仅出现漏油、爆珠碎裂等问题,经专业机构检测后发现尼古丁含量超标近3倍,相关代工厂却已“人间蒸发”。这一事件再次将外烟爆珠代工货源批发的乱象推向舆论焦点。
代工链路暗藏灰色交易
王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据某第三方投诉平台统计,2024年二季度涉及外烟爆珠的投诉中,67%与代工货源质量问题相关,较去年同期激增41%。“当时对方出示了齐全的进出口资质文件,还承诺支持专柜验货。”王先生展示的聊天记录显示,供货商宣称其合作代工厂“拥有十年欧盟认证生产经验”,但检测报告却显示,涉事产品使用的薄荷醇原料中含有未申报的二甘醇成分,这种工业溶剂已被明确禁止添加至烟草制品。
“现在市场上打着‘厂家直供’旗号的代工货源鱼龙混杂,有些甚至是地下作坊用二手设备灌装的。”一位从事烟草质检十余年的业内人士透露,部分不法分子通过伪造境外厂牌授权书、虚标生产标准等手段,将成本不足0.5元/支的劣质产品以2-3倍价格流入批发市场。浙江省市场监管局7月通报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已查处类似案件23起,查封非法生产窝点9个,涉案货值超1200万元。
资质造假催生维权困局
更令人担忧的是代工链路的合规性漏洞。在王先生提供的购销合同上,供货方标注的代工厂编号经查询属于湖南某食品加工企业,其经营范围根本不包含烟草制品生产。“这些代工厂往往挂靠在贸易公司名下,实际生产地址与注册地完全不符。”北京某律所跨境贸易法律顾问指出,由于多数代工交易通过社交平台私下完成,消费者遭遇问题时常面临举证难、追溯难的双重困境。
行业专家提醒,正规外烟爆珠代工厂必须具备《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及《境外厂商授权书》双资质,且每批次产品均可通过国家烟草专卖局官网验证防伪码。然而调查发现,在某电商平台以“外烟爆珠代工”为关键词搜索,排名前五的商户中仅两家公示了完整资质文件,其余商户展示的证书存在PS修改痕迹,甚至盗用其他企业信息。
技术伪装加剧监管难度
“现在的造假手段越来越具有迷惑性。”广东省烟草质检中心工程师举例称,近期查获的一批假冒爆珠产品,不仅外包装采用与正品一致的激光防伪标签,爆珠内填充的液态香料还加入了临时增香剂,普通消费者在首次使用时很难察觉异常。“这些产品前三次吸食时口感接近正品,但从第四次开始就会出现异味,这是因为劣质香料成分发生了化学分解。”
这种技术伪装正迫使监管部门升级打击手段。深圳市烟草专卖局于7月15日启动专项整治行动,运用便携式拉曼光谱检测仪对口岸入境的爆珠产品进行100%抽检。该设备可在20秒内识别出爆珠内是否含有违禁添加物,目前已拦截超标货物7批次,涉及7.2万支问题产品。与此同时,上海海关近期试点应用的区块链溯源系统,要求所有入境爆珠产品上传原料采购、生产批次、物流轨迹等全流程信息,从技术上遏制“套牌代工”行为。
消费者如何避开代工陷阱?
面对鱼龙混杂的代工货源,普通消费者该如何辨别?烟草行业分析师建议,采购时应坚持“三查一验”原则:查验代工厂的烟草专卖资质、查询授权文件的有效期、检查爆珠包装的完整性,并通过正规渠道验证防伪码。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正品爆珠外烟在烟嘴处印有微缩文字,用放大镜观察可看到品牌LOGO与专属编号,这一特征目前尚未被造假者成功仿制。
“行业合规化进程必须提速。”中国烟草协会某理事在采访中强调,随着《电子烟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落地,外烟爆珠代工领域也将被纳入统一监管框架。据悉,已有12个省(市)启动代工厂白名单制度,只有通过动态审核的企业才能承接外烟爆珠代工业务。与此同时,多家跨境电商平台开始要求入驻商户提交代工厂的ISO国际认证及季度质检报告,从源头降低交易风险。
截至本报道时,王先生采购问题产品的供货商仍未取得联系,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已对该案立案侦查。这起事件再次敲响警钟:在外烟爆珠代工货源批发市场,选择合规渠道远比追求低价更重要。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9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