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正品免税货到付款“方便快捷”
近日,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金额突破800亿元的消息引发热议,与之形成呼应的是跨境电商平台"货到付款"订单量同比增长217%的行业数据。在这股消费新浪潮中,"正品免税"与"方便快捷"的组合正在重塑国人跨境购物习惯,但随之而来的争议也引发监管部门高度关注。
海关部门2023年8月数据显示,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实现的免税商品交易额较去年同期增长89.7%,其中72.3%的订单选择货到付款方式。这种消费模式的兴起,得益于《关于调整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的公告》的政策红利,清单内商品数量从去年的1321个增至1476个,涵盖美妆、母婴、保健品等热门品类。在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每天有超过50万件贴着"正品免税"标识的包裹通过智能分拣系统发往全国。
从事金融行业的北京消费者李薇向记者展示了手机里的订单记录:"上个月通过洋码头购买的雅诗兰黛小棕瓶,不仅享受正品免税价格,还支持货到付款,从下单到签收只用了38小时。"这位32岁的白领表示,货到付款的支付方式让她对商品质量更有安全感,特别是在购买单价超过2000元的进口化妆品时。不过这种"方便快捷"的体验并非人人可得,家住山西吕梁的退休教师王建军就遭遇过代收点拒收免税包裹的情况,反映出物流终端服务的区域差异。
在深圳前海保税仓,记者目睹了跨境商品的验收流程。工作人员手持专用设备扫描商品溯源码,"每件商品都必须通过'正品免税'双重验证,从入库到出库全程录像监控。"保税仓运营负责人陈志刚介绍,为保障货到付款模式顺畅运行,他们与顺丰、京东等物流企业建立了数据直连系统,商品通关信息实时同步至快递面单,确保消费者在签收前能通过官方渠道验证商品真伪。
上海消费者张明远的经历颇具代表性。今年6月,他在某跨境电商平台购买了一款标价3680元的瑞士机械表,选择货到付款后却发现实物与页面描述存在差异。"开箱验货时发现表盘存在细微划痕,我当即选择拒签。"张明远回忆道,"平台客服次日就启动了正品保障流程,第三方鉴定机构确认问题后,全额退款3个工作日内到账。"这种消费争议解决机制,正是《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退货指引》实施后的具体体现。
行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新型风险正在显现。广州市市场监管局近日公布的典型案例显示,有不法分子伪造"正品免税"标识进行诈骗,通过货到付款方式销售假冒进口保健品。2023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的跨境消费投诉中,涉及支付方式的纠纷占比达34.6%,其中"代收点擅自签收""验货时间不足"等问题尤为突出。为此,国家邮政局在9月1日施行的新规中明确要求,货到付款包裹必须提供不少于5分钟的验货时间。
在重庆举行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指出:"正品免税与货到付款的结合,本质上是信用体系的创新延伸。"他特别提到某平台推出的"闪验"服务,消费者拆封验货后扫码确认,系统才会向商家释放货款,这种双向保障机制使退货率同比下降了18.9%。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深化实施,更多东盟国家的特色商品正在通过"方便快捷"的通道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预测,到2025年采用货到付款方式的跨境电商交易额将突破2万亿元。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消费者对"正品免税"的信任投票,也是中国跨境电商服务体系持续升级的必然结果。当记者离开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时,恰逢一批来自日本的母婴用品完成通关,包裹上"放心验货,满意付款"的红色标签在传送带上格外醒目,这或许正是新消费时代最具象的注脚。
(本文数据来源:海关部门、国家邮政局、艾瑞咨询研究院)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消费者姓名均为化名)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9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