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料!免税私烟一手批发“互通有无”
有料!免税私烟一手批发“互通有无”
近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海关在跨境包裹中截获价值320万元的走私卷烟,这批印着"免税专供"字样的货物,牵出一条横跨粤港澳的私烟交易链。执法人员发现,犯罪团伙通过"直播带货+社群接龙"方式,以"互通有无"为暗语实施非法批发,其销售网络已渗透至28个省市。这场突击行动揭开了免税私烟灰色产业的冰山一角,也让"一手批发"背后的法律风险浮出水面。
在东莞经营烟酒行的陈先生(化名)向记者透露,今年9月他收到陌生客户私信,对方声称能提供"机场免税店同等品质"的卷烟,价格仅为市面流通烟的三分之二。"他们发来的样品包装与正品别无二致,二维码扫描显示'中国关税未付',但交易全程使用暗语'互通有无'。"陈先生提供的聊天记录显示,供货方要求以"箱"为单位批发,最低起订量50箱,且只接受虚拟货币支付。这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交易模式,正是当前私烟流通的典型特征。
执法部门查获的物证揭穿了所谓"免税正品"的谎言。经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这批标注"专供出口"的卷烟不仅重金属超标,防伪标识更存在七处破绽。广东省烟草专卖局稽查总队负责人指出,真正的免税卷烟需具备三重认证:海关监管码、激光防伪标识、电子追溯系统。而在深圳查获的另一起案件中,不法分子竟使用3D打印技术仿制免税标识,其仿真度连部分烟酒店主都难辨真伪。
法律界人士对此划出清晰红线。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张明军律师强调,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任何单位或个人未取得许可证销售烟草制品均属违法,即便标注"免税"字样也不能豁免法律责任。2023年珠海破获的亿元级私烟案中,主犯王某通过虚构"跨境电商"资质,将走私烟伪装成"样品"进行"一手批发",最终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这些案例印证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真理,也给铤而走险者敲响警钟。
在这场"猫鼠游戏"中,走私手段持续升级换代。办案人员发现,新型犯罪模式呈现三大特征:利用境外服务器搭建加密交易平台,通过"暗网接单+虚拟货币结算"规避资金监管;在社交平台发布"免税拼单""清关余量"等诱导性信息;借助物流企业"保价代收"服务实施货品中转。更值得警惕的是,某些直播间主播以"品鉴非卖品"为名展示私烟,私下引导观众进入加密群组完成交易,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径极具隐蔽性。
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近期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涉及免税私烟的投诉量同比增长180%,其中超六成消费者因低价诱惑误购假冒产品。广州天河区李女士(化名)在短视频平台看到"免税仓直发"广告,购入三条某品牌香烟后发现口感异常,经检测焦油含量超出国标三倍。"本想'互通有无'省点钱,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她的遭遇折射出当前市场监管的复杂性。
面对日益猖獗的私烟交易,执法部门祭出科技利剑。白云机场海关启用"CT智能审图系统",对可疑包裹实施100%过机检查,2023年累计查获走私卷烟数量同比提升45%。深圳市烟草专卖局则建立"网络关键词云监测"平台,对"免税代购""一手批发"等敏感词实施24小时扫描。在杭州某跨境电商园区,执法人员运用区块链技术追溯私烟流向,仅10月就端掉三个伪装成美妆仓库的私烟中转站。
在这场关乎公共健康与市场秩序的博弈中,行业专家呼吁建立多方共治机制。中山大学自贸区研究院教授陈波建议,应完善免税商品溯源体系,要求所有流通环节上传区块链存证;同时加强粤港澳三地执法协作,针对"水客"带货、虚拟货币结算等新型犯罪形式制定专项打击方案。正如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在新闻发布会上所言:"打击私烟没有法外之地,'互通有无'绝不能成为违法交易的保护伞。"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9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