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知!香烟批发厂家低价“慈眉善目”
近日,一款标注"慈眉善目"的廉价香烟在乡镇市场悄然流通,其包装上印制的观音莲花图案与"每消费一包捐赠0.1元"的慈善标语形成强烈反差,揭开了一场披着公益外衣的非法烟草倾销乱象。7月12日,湖南邵东市市场监管部门在某物流园查获12万条该品牌香烟,经检测焦油量超标2.3倍,涉案金额高达1800万元。
"看到包装上的捐款承诺,我还以为真是慈善企业。"务工人员周建军(化名)向记者讲述,6月25日他在县城集市以每条38元的"扶贫价"购入"慈眉善目"香烟,远低于市场同类产品60元均价。但拆开印有鎏金佛手的硬盒后,发现20支卷烟中有7支存在烟丝松散、滤嘴开裂问题,包装标注的"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合作项目经核实并不存在。
这款打着慈善旗号的低价香烟如何突破监管?记者在粤北某批发市场暗访发现,三家挂着"佛具专卖"招牌的店铺均暗中销售"慈眉善目"系列。店内陈列的檀香、佛珠与香烟礼盒混放,一款标价88元的"功德无量"套装内附捐赠证书,扫描二维码却跳转至已被封禁的微商页面。中国控烟协会法律事务部主任李娟指出:"《慈善法》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不得虚构慈善项目进行商品促销,这种行为已涉嫌双重违法。"
值得警惕的是,"慈眉善目"厂家的营销话术极具迷惑性。在某短视频平台,主播手持香烟在寺庙前拍摄"每天行一善"系列短片,评论区置顶的"累计捐赠已达127万元"声明,经技术专家解析实为可篡改的网页数据。这种数字游戏是否构成欺诈?湖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秘书长王伟回应称,7月15日接到的63起相关投诉中,有51起涉及虚假捐赠宣传,目前已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在广西梧州,记者追踪到该品牌的完整产销链条。某印刷厂负责人透露,厂家要求在外包装第二层覆膜印上微型公益广告,"这样常规检测只会看到第一层的合规信息"。这些精心设计的"阴阳包装",成为不法分子逃避监管的利器。梧州市烟草专卖局稽查科长展示查获的样品时指出:"剥离外层覆膜后,可见实际生产许可证号与备案信息不符,尼古丁含量也比标注值高出17%。"
这场慈善营销闹剧暴露了哪些漏洞?法律专家援引《烟草专卖法》第三十条强调,未取得专卖许可证的企业生产卷烟,无论是否涉及慈善均属违法。但"慈眉善目"厂家通过注册"文化传播公司"取得营业执照,再利用电商平台"商品置换"功能将香烟伪装成手工艺品流通,这种新型违法手段给基层执法带来严峻考验。
令人忧虑的是,在江西井冈山红色旅游景区,多家特产店将"慈眉善目"香烟作为"革命老区助农产品"销售。包装背面的"红军医院旧址"图案经文旅部门核实属于擅自使用文物保护单位形象,所谓"每包提取0.5元修缮资金"的承诺更是子虚乌有。某烟草行业观察人士透露:"违法者利用消费者对公益事业的信任,正在衍生出新型烟草非法流通模式。"
随着调查深入,记者发现该品牌竟存在"慈善产业链"造假。在河南某县城,自称"慈眉善目公益中心"的机构向孤寡老人发放印有香烟广告的米面粮油,要求受助者手持产品拍照。这些照片随后被加工成"爱心传递"宣传素材,成为厂家开拓市场的"道德通行证"。社会学教授吴启明痛斥:"这是将弱势群体变成违法营销的工具,突破了商业伦理底线。"
当记者以经销商身份联系厂家时,对方发来整套"慈善营销方案":包括伪造的基金会合作文件、PS捐赠现场照片模板,甚至提供"受助儿童"演员配合摆拍。这种系统化造假为何能蒙蔽消费者?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违法者利用跨平台信息壁垒,在A平台展示慈善资质,在B平台进行实际销售,给监管部门追踪取证制造障碍。
在重庆磁器口古镇,随机采访的25位游客中,有18人表示"慈眉善目"的包装设计容易让人产生信任错觉。带着孩子旅游的张女士直言:"要不是看到新闻,根本想不到慈善图标能成为假烟的护身符。"这场由低价诱饵引发的信任危机,或许正警示着我们:当"慈眉善目"的面具下藏着烟草倾销的獠牙,社会该如何筑牢商业与道德的防火墙?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9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