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广东一手香烟货源厂家“货真价实”

近日,一则关于广东某地“一手香烟货源厂家货真价实”的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消费者反映,当地部分烟草制品经销商宣称“工厂直供、价格透明”,其产品外包装印刷工艺与正规渠道商品高度相似,价格却低于市场价30%以上。记者实地调查发现,这场围绕“货真价实”承诺的争议,正牵扯出烟草流通领域的多重监管难题。

热议!广东一手香烟货源厂家“货真价实”

在广州市白云区某物流集散中心,标有“厂家直销”字样的运输车辆频繁出入。一名自称从业十年的王姓经销商透露,其合作的广东佛山某生产商“每月稳定出货超50万条”,通过“减少中间商溢价”实现低价销售。记者获取的购销合同显示,该厂商提供的中华、芙蓉王等品牌香烟,单条批发价较烟草专卖局指导价低80-120元,经销商坚称产品“绝对货真价实”。

然而,这种“货真价实”的承诺正遭遇多方质疑。广东省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8月23日公布的抽检报告显示,近期查获的非法流通卷烟中,有17.3%的样品使用真烟盒二次封装,内部填充物混杂不同品质烟丝。更值得关注的是,某被查处窝点的账本记录显示,其供应的“厂家直销”香烟流向全国23个省份,日均交易额突破200万元。

面对市场乱象,涉事厂家迅速作出回应。8月25日下午,佛山某烟草制品生产企业发布声明,否认与任何非授权经销商存在合作关系,其法务部负责人向记者出示了今年1-7月的完税证明及销售台账。“我们所有产品均通过省级烟草专卖渠道流通,所谓‘一手货源’实为不法分子伪造厂商资质实施的欺诈行为。”该负责人在声明中强调。

法律专家指出,当前争议的核心在于“货真价实”定义的法律边界。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卷烟批发业务必须持有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跨省运输需办理准运证。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烟草专案组律师李明分析:“即便产品本身质量合格,未取得特许经营资质便宣称‘厂家直销’,已涉嫌构成非法经营罪。”

消费者的实际体验则呈现出复杂图景。在东莞经营便利店八年的陈女士告诉记者,她曾三次采购所谓“货真价实”的直供香烟,前两次产品经扫码验证均为正品,第三次却出现防伪码无法识别的状况。“这些经销商通常采用‘掺批’策略,用70%真货建立信任,再混入30%高仿品牟取暴利。”陈女士出示的进货单据显示,其遭遇质量问题后,对方以“运输损耗”为由仅同意补偿15%货款。

市场监管部门的执法行动正在升级。8月26日上午,广东省公安厅联合烟草专卖局开展突击检查,在广州、佛山两地查获假冒卷烟仓储窝点3处,扣押涉案车辆6台。现场查获的物流单据表明,部分违法分子通过篡改卷烟身份码、伪造电子追溯标签等手段,使“非渠道烟”成功接入正规零售终端的扫码系统。

经济学者的研究揭示了乱象背后的深层动因。中山大学流通经济研究所最新报告指出,我国烟草专卖制度下的渠道成本约占终端零售价42%,而地下流通体系凭借逃税、免缴烟草消费附加税等手段,能将运营成本压缩至19%。“当价差超过临界点时,‘货真价实’就可能异化为犯罪行为的遮羞布。”该所研究员王志刚在报告中警告。

热议!广东一手香烟货源厂家“货真价实”

截至发稿时,广东省烟草专卖局已启动为期三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打击“厂家直供”虚假宣传、非法流通等行为。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同时提醒,购买明显低于市场价的“货真价实”烟草制品存在多重风险,不仅可能面临质量问题,若查实为非法渠道产品,购买者或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这场围绕“货真价实”的争议仍在持续发酵。随着监管技术的升级,烟草制品身份码已从传统的“一物一码”升级为动态加密验证系统,但地下产业链的破解速度也在加快。业内人士透露,某些高仿卷烟使用的激光打码机能以每分钟400包的速度复制身份信息,这对构建全链条监管体系提出了更严峻考验。

热议!广东一手香烟货源厂家“货真价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