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月入十万不是梦"的招商广告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福建漳州某短视频账号发布的云霄一手香烟货源招代理信息,打着"零库存压力""一件代发"等口号,声称构建"互利共赢"合作模式,短短三天内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800万次。

从事物流工作的90后小王(化名)向记者透露,他在浏览短视频时被"无需店面、轻松创业"的广告吸引。添加微信后,对方发来一份标注"云霄烟草"的价目表,显示某款市场价45元的香烟"代理价"仅28元。"他们承诺48小时内发货,还教我制作收款二维码发展下级代理。"小王坦言,首周通过朋友圈推广确实收到17笔订单,但第三天就收到客户投诉包裹被快递公司拦截。

全网热议!云霄一手香烟货源招代理“互利共赢”

"这类货源大多没有合法经营资质。"北京炜衡律师事务所张律师指出,根据《烟草专卖法》任何单位或个人未取得许可证禁止销售烟草制品。记者查询中国裁判文书网发现,2023年福建法院审理的27起非法经营烟草案件中,有19起涉及所谓"云霄货源"。

值得关注的是,该招商模式特别强调"互利共赢"的裂变机制。代理不仅可通过销售获利,每发展一名下级还能获得8%的佣金提成。这种模式让某短视频平台上相关话题持续发酵,#云霄香烟货源#话题下的互动内容超2.6万条,部分用户晒出的"日结佣金"截图引发效仿热潮。

全网热议!云霄一手香烟货源招代理“互利共赢”

"所谓互利共赢可能演变成传销陷阱。"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李教授分析称,该模式符合《禁止传销条例》中"团队计酬"的特征。国家烟草专卖局数据显示,2023年电子烟监管升级后,非法卷烟流通案件同比上升34%,其中网络分销案件占比达61%。

记者暗访发现,这些"云霄代理"的招商话术颇具迷惑性。某自称"陈经理"的招商人员出示的"授权书"上,刻意模糊了生产地址和许可证编号。当问及货源合法性时,对方立即发送来一段加工车间视频,画面中成箱的香烟却没有任何品牌标识。

目前,漳州工商部门已对涉事账号启动调查。业内人士表示,此类案件侦破难点在于"资金流向分散、货物流转隐蔽",通常涉及数十个虚拟账号和多个中转仓库。消费者协会提醒,购买来路不明的烟草制品不仅存在资金风险,更可能因吸食劣质香烟危害健康。

随着事件持续发酵,公众开始质疑:在电商平台加强监管的背景下,为何此类灰色交易仍能借道社交网络蔓延?究竟是否存在真正的"互利共赢",还是精心设计的法律擦边球?这场全网热议的背后,折射出新型网络分销模式下的监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