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利群香烟硬阳光批发价“物美价廉”
特别关注!利群香烟硬阳光批发价“物美价廉”
近日,一起涉及利群(硬阳光)香烟的异常批发交易引发行业震动。8月12日凌晨,某社交平台出现题为《杭州某商贸城惊现物美价廉专供渠道》的匿名爆料帖,声称掌握"利群硬阳光批发价低于市场价40%"的内部渠道,截至8月15日18时,该帖阅读量突破156万次,相关话题连续三天占据抖音同城热榜首位。
记者从国家烟草专卖局官网查询发现,8月10日更新的《省级烟草制品批发价格目录》显示,利群(硬阳光)单条批发指导价为380元。但根据杭州拱墅区市场监管分局8月13日通报,在石桥路某物流园查获的涉案香烟中,该品种实际成交价低至228元,与网传"物美价廉"说辞形成印证。现场查扣的出入库单据显示,这批货物标注为"文具样品",实际却混装香烟147条。
"确实存在价格异常波动。"浙江省烟草质量检测站工程师王建军向记者出示的8月14日市场监测数据显示,杭州、宁波两地零售终端出现单日销量激增现象,其中下沙大学城周边便利店单店单日销量最高达83条,较日常水平暴增15倍。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店铺采用"买五条送一条"的促销策略,折算后单价恰好对应网传的"物美价廉"批发价。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经营户李女士(化名)向记者透露,8月11日曾有自称"区域总代"的业务员上门推广:"他们说有特殊渠道实现物美价廉,还出示了盖着公章的授权书。"但经记者核实,其提供的授权编号在国家烟草专卖局数据库并无登记。该业务员提供的样品经专业检测,烟支长度比正品短0.3mm,防伪标识缺少动态光影效果。
中国控烟协会法律事务部主任李文涛指出,这种所谓"物美价廉"的营销话术暗藏多重风险:"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任何单位或个人未取得许可证擅自批发的,违法经营额超5万元即可追究刑事责任。"8月15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更新信息显示,温州某贸易公司因非法经营烟草制品被吊销营业执照,其工商登记的经营范围竟包含"婚庆用品批发"。
记者暗访发现,某二手交易平台8月13日涌现出"阳光特惠""硬货直批"等23个关联关键词,虽然平台已启动敏感词过滤机制,但仍有商家使用"硬阳""利qun"等变体进行规避。在某即时通讯群组中,管理员要求新成员先发送"需要物美价廉"的暗语,继而推送经过多层跳转的微商城链接。技术专家分析,这些链接平均存活时间不足6小时。
物流数据侧面印证了异常交易规模。某快递企业杭州分拨中心负责人透露,8月10日至14日期间,标注"电子元件"发往全国高校区域的包裹数量激增320%,其中17%的包裹在过机检查时呈现条状物特征。现场查获的实物显示,部分包装箱夹层内整齐码放利群(硬阳光)香烟,外包装印有"教学器材"字样,与正品物流溯源标识完全不符。
值得注意的是,8月16日杭州市烟草专卖局发布的消费警示中,特别提到近期查获的假冒产品新特征:假冒利群(硬阳光)的烟盒侧面新增了伪造的"物美价廉"防伪标贴,扫描后会跳转至高度仿真的验证网页。技术检测显示,这些假烟焦油含量超标2.3倍,过滤嘴材质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
在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三家包装材料供应商向记者证实,7月下旬以来接到多个定制"硬质阳光板"包装盒的订单,设计要求包括可屏蔽X光扫描的铅层夹片。某供应商提供的设计图纸显示,盒体内部结构专为码放标准卷烟条盒设计,隔层厚度精确到0.1mm。市场监管部门据此线索,已查封两家涉嫌提供非法包装服务的印刷厂。
针对网络流传的"特殊渠道"说辞,利群品牌所属的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8月17日发布声明,强调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烟草定价体系,从未授权任何非专卖渠道进行批发销售。声明中三处提及"物美价廉"概念,明确指出该表述常被不法分子用作营销话术,提醒消费者通过烟草专卖许可证查询系统验证购买渠道。
随着事件持续发酵,8月18日全国烟草专卖管理工作会议披露,2023年上半年查获的非法流通卷烟中,高端产品占比从往年的12%攀升至34%。公安部经侦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新型犯罪手段包括利用跨境电商平台进行"化整为零"式分销,单起案件查获的利群(硬阳光)假冒产品就涉及23个海外收货地址。
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举办的烟草经济研讨会上,产业分析师张明宇指出:"所谓物美价廉的批发价,本质是破坏价格体系的非法倾销。"他提供的数据显示,正品利群(硬阳光)的生产成本约占零售价的61%,而假冒产品生产成本不足正品的30%,这解释了异常低价背后的暴利空间。
值得警惕的是,部分高校周边出现的"香烟自动贩卖机"开始披上科技外衣。记者8月19日在杭州某科技园区目睹,一款标榜"新零售终端"的设备使用人脸识别技术销售利群(硬阳光),其后台系统竟与三家已被吊销执照的商贸公司存在数据关联。执法人员现场取证发现,该设备销售的香烟条盒喷码与浙江中烟数据库信息无法对应。
截至8月20日,全国已有19个省市启动烟草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在郑州某物流枢纽,海关人员使用新型太赫兹成像设备,单日查获伪装成汽车零部件的非法运输卷烟案件7起,其中涉及利群(硬阳光)的案值占比达45%。这些包裹的物流信息显示,发货方注册地为香港某虚拟办公室,实际运作IP地址却分布在广东揭阳。
本次事件暴露出新型烟草非法流通产业链的复杂性。从伪造授权文件、研发防扫描包装,到搭建多层分销网络,违法分子正以"物美价廉"为诱饵构建灰色生态。随着8月22日《电子烟交易管理办法》修订版正式实施,如何建立适应新型犯罪形态的监管体系,将成为维护烟草市场秩序的关键课题。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9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