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广东一手货源批发市场“供不应求”
关注!广东一手货源批发市场“供不应求”
近日,广东多个大型批发市场迎来罕见客流高峰。凌晨三点的广州沙河服装市场灯火通明,满载货物的推车在狭窄通道里穿梭碰撞,操着各地方言的采购商攥着皱巴巴的订货单,围着档口老板争分夺秒确认订单。这种供不应求的场面,让从业十二年的批发商陈志强直呼“二十年未见”。
在白云皮具城经营箱包批发的王慧玲,亲历了这场抢货风暴。11月15日凌晨,她带着两名店员驱车四小时从汕头赶来,原本计划采购的2000个新款通勤包,最终只抢到800个。“我们五点到达时,A区18栋的爆款档口已经挂出‘现货告罄’的牌子,仓库管理员说生产线24小时连轴转还是供不应求。”她展示的手机记录显示,某款原价85元的真皮手提包,三天内经历三次调价,现已涨至112元。
这种供需失衡现象从服装、箱包蔓延至电子配件领域。深圳华强北商户提供的出货数据显示,Type-C快充数据线日均出货量较上月激增230%,某品牌氮化镓充电头的批发价水涨船高,涨幅达18.7%。有采购商戏称现在是“手快有手慢无”,部分紧俏商品甚至需要预付全款才能锁定产能。
业内人士指出,这场供不应求的风暴存在多重诱因。广东省批发市场行业协会秘书长李明分析:“跨境电商‘黑五’备货、国内双十二促销、春节消费预期三重叠加,导致采购需求集中爆发。”海关部门最新数据显示,仅11月前两周,广东跨境电商监管平台出口包裹量同比暴增79.3%,其中服饰鞋帽、3C数码占比超六成。
供应链环节的异常波动加剧了供需矛盾。在东莞厚街从事服装加工的刘伟发现,今年羽绒服填充物采购周期延长了15天。“江浙羽绒原料基地受禽流感影响减产,我们不得不转向安徽供应商,物流成本增加不说,交货期还推迟了十天。”他的工厂虽将产能提升至极限,仍有三成订单无法按期交付。
面对持续升温的市场,采购商各显神通寻找破局之道。来自义乌的电商卖家赵峰调整了选品策略,将目光投向库存现货。“与其苦等爆款,不如挖掘潜力新品。我们联合五家同行集中采购某设计师品牌的国风卫衣,既避免单打独斗的拿货压力,又能通过差异化选品规避价格战。”这种抱团取暖的策略,让他的店铺在双十一后依然保持日均3000单的出货量。
物流企业也在紧急调配运力应对这场攻坚战。某头部物流公司广州分拨中心负责人透露,他们已启用备用转运场,将重型货车的发车频次从每日四班增至七班。“现在每辆9.6米厢式货车装车时间压缩到25分钟,司机实行两班倒制度,单日货运处理量提升40%。”说着他指向监控大屏,凌晨四点的装卸区仍有二十余辆货车排队等待装货。
这场供需博弈中,最受冲击的当属中小微采购商。在十三行服装市场,刚入行三个月的创业者小林攥着写满“缺货”标记的采购单,望着喧闹的档口满脸焦虑。“好不容易谈妥的直播带货档期,现在可能因为缺货面临违约金赔偿。有经验的同行早就提前两个月备货,我们这种新人根本预料不到今年行情会如此火爆。”
对于市场何时回归常态,各方观点莫衷一是。广州大学商贸流通研究所所长陈立教授认为:“随着春节前最后一波采购潮过去,元旦后供需矛盾有望缓解。但国际海运价格波动、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变量,可能延长市场调整周期。”他特别提醒采购商注意12月中旬这个关键节点,届时圣诞季出口订单交付完毕,部分生产线产能或将转向国内需求。
站在虎门服装批发市场的天桥上俯瞰,满载货物的电动车如蚂蚁般在街道穿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商用手机电筒照着验货的画面,与东方泛起的鱼肚白交相辉映。这场席卷广东批发市场的供不应求浪潮,既折射出中国制造的强劲韧性,也暴露出供应链协同机制的脆弱性。当晨曦照亮档口玻璃门上“谢绝议价”的告示时,新一轮的抢货大战已在扫码支付声中悄然开启。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9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