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韩国烟国内加价卖的“价格虚高”
优选!韩国烟国内加价卖的“价格虚高”
近日,一款标注"韩国直邮优选"的ESSE薄荷烟在国内某社交平台标价398元/条引发争议,其韩国本土便利店实际售价仅为2.8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50元)。这种高达165%的溢价现象背后,"价格虚高"是否已成跨境烟草灰色产业链的潜规则?记者追踪发现,所谓的优选渠道正演变为暴利工具。
在苏州从事设计工作的林女士向记者展示了她"踩坑"经历。4月12日,她通过某直播平台购买的"韩国免税店优选版RAISON酸奶爆珠",支付金额达458元。主播宣称"比官网便宜20%",但林女士对比仁川机场免税店官网发现,同款香烟标价仅19美元(约137元人民币)。更令她震惊的是,到货香烟的二维码扫描后跳转至山寨验证网站,烟盒侧面的韩文说明存在三处拼写错误。
这种"优选"背后的价格体系正被监管部门重点关注。在沈阳桃仙机场海关监管仓库,记者目睹一批申报为"韩国文具礼盒"的包裹被开箱查验,其中夹带的"优选特供"香烟实际进货单显示,代购商采购成本仅82元/条,终端售价却标至368元。海关部门2024年跨境消费调查报告显示,二季度查获的虚标价格案件中,韩国烟草类商品占比达67%,平均溢价率突破182%。
"虚高价格本质是风险溢价。"北京某跨境物流公司前员工透露,代购商通常将走私成本转嫁消费者:每包香烟的"清关服务费"达12元,物流保险占售价15%,再加上多层分销抽成,最终售价可达成本的3倍。记者获得的一份内部报价单显示,某款韩国香烟仁川采购价105元,经四级代理加价后市场价飙升至379元,其中68元用于支付"运输意外风险金"。
在这场"优选"营销狂欢中,品质保障沦为空中楼阁。记者将林女士购买的香烟送检发现,其焦油含量达9.6mg/支,超出韩国KT&G公司官方数据21%。更令人不安的是,过滤嘴中检出微量聚丙烯酰胺,这种工业粘合剂可能引发呼吸道疾病。首尔大学烟草研究所金教授指出:"所谓优选版本多为地下作坊仿制品,生产成本不足正品三分之一。"
监管重拳正在打破价格泡沫。在青岛海关跨境电商监管中心,新启用的"智能比价系统"可实时抓取境外电商平台数据,自动识别虚高报价商品。5月17日,该系统在10分钟内锁定23个涉嫌价格欺诈的韩国烟代购链接,其中某店铺销售的"免税店优选版"被证实溢价率达273%。海关人员现场演示时,一套标价688元的"限量礼盒",实际采购成本仅89元。
"优选不应成为暴利遮羞布。"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刘俊海指出,根据《价格法》第十四条,虚构原价、虚假优惠折价均属违法行为。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商家为规避监管,将韩国便利店常规商品标注为"免税店特供",通过伪造采购小票抬高心理价位。这种伎俩在留学生群体中早已不是秘密——在韩中国学生证实,代购商常要求他们在便利店采购时多要空购物袋,用于包装"优选"商品。
当记者以加盟商身份咨询某代购平台时,招商经理出示的《溢价策略手册》显示,基础定价公式为"(采购价+50元)×3.2倍"。该平台所谓"价格优势"实为精心设计的数字游戏——建议零售价永远比韩国官网标价低5%,却隐瞒了官网本身包含30%消费税的事实。这种利用信息差的定价策略,使不知情消费者误以为获得实惠。
随着"清朗2024"专项行动推进,虚高价格乱象正在退潮。6月1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典型案例,某公司通过剪辑免税店价签视频,将实际98元的香烟虚标至436元,被处违法所得五倍罚款。这场以"优选"为名的价格狂欢,最终暴露的是跨境消费市场的信息壁垒与监管挑战。正如经济学家所言:"当商品流通成本超过其本身价值时,所谓优选就变成了对消费者的精准收割。"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9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