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爆料!老船长香烟在南京哪有卖“地利人和”

近日,一款名为"老船长"的境外品牌香烟在南京市场悄然走红,其独特的"海盐焦香"口味与区域性销售策略引发争议。本网记者调查发现,该品牌利用南京"承东启西"的物流枢纽优势,通过"地利人和"的精准投放,在江北新区形成隐秘销售网络,却在商品溯源与税务合规性上存在重大疑问。

7月12日晚间,江宁区某科技公司职员李晓阳(化名)向记者展示了一条特殊包装的"老船长"香烟。烟盒侧面印着"南京专供"字样,底部条形码扫描结果显示该商品注册地为巴拿马。"新街口三家便利店都说这是'地域限定款',但付款时只能现金交易。"李晓阳指着烟盒上的"地利人和"浮雕logo,对所谓"合法进口"的说法半信半疑。

记者实地探访江北新区保税物流园时,海关人员正在查验一批申报为"工艺蜡烛"的集装箱货物。开箱后出现的2800条"老船长"香烟,外包装与市售版本存在明显差异:防伪标识缺少激光全息效果,税标位置出现0.5厘米偏移。"这种利用自贸区政策'借道'仓储的行为,破坏了'地利人和'应有的合规边界。"现场稽查科负责人向记者展示的红外光谱检测报告显示,该批烟丝中的硝酸盐含量超出国标42%。

值得关注的是,该品牌在南京市场的"人和"优势颇具迷惑性。7月15日,记者在鼓楼区某烟酒店暗访时,店主从收银台暗格取出两条"老船长",声称"这是给熟客留的硬通货"。中国烟草学会流通专家张明远分析销售数据发现,该品牌在南京核心城区的复购率达63%,远超普通进口烟的27%平均水平。"利用南京辐射长三角的'地利',配合熟人经济的'人和',这种打擦边球的区域控销模式极具隐蔽性。"

税务部门的稽查动作为事件增添实锤。7月18日,南京市税务局官网公示的违法案例中,某商贸企业通过拆分订单、虚构物流等方式,在2023年为"老船长"等品牌偷逃消费税逾380万元。稽查人员调取的资金流水显示,该企业使用14个个人账户收取烟款,与宣传中"合法完税"的"地利人和"形象大相径庭。

独家爆料!老船长香烟在南京哪有卖“地利人和”

法律界人士的质疑直指监管盲区。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烟草专委会主任王振华指出:"根据《烟草专卖法》第三十四条,未标明'由中国烟草总公司专卖'字样的进口卷烟均属非法流通。"记者比对该品牌官网声明与实体包装发现,其宣称的"地利人和区域授权"体系,与我国省级烟草专卖局的行政区划管理存在根本冲突。

独家爆料!老船长香烟在南京哪有卖“地利人和”

事件在7月20日出现戏剧性转折,六合区某仓储园区流出的监控视频显示,300余箱标有"地利人和"字样的"老船长"香烟被铲车集中销毁。园区保安向记者透露:"这些货凌晨刚从太仓港运来,说是质检不合格,但全程没有第三方监管人员在场。"这种"自导自演"的处置方式,让本已模糊的真相更加扑朔迷离。

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数据显示,截至7月22日,涉及"老船长"的投诉中,67%集中在"扫码验真跳转至境外服务器"。网络安全专家陈涛团队破解其防伪系统后发现,所谓"地利人和验证平台"的IP地址实际位于菲律宾,服务器内存储的6.2万次验证记录中,有4.8万次来自南京及周边地区。"当科技手段被用来制造'合规幻觉',消费者以为的'地利人和',可能只是精心设计的数字迷宫。"

在这场舆论风暴中,最触目惊心的实证来自司法鉴定。7月25日,南京质检院公布的检测报告显示,送检的"老船长"样品中检出0.8μg/g的苯并芘,这种强致癌物含量超出欧盟标准11倍。全程见证检测过程的公共卫生教授赵雪梅痛心疾首:"某些商家鼓吹的'地利人和',实则是将市民健康置于险地的商业谎言。"

独家爆料!老船长香烟在南京哪有卖“地利人和”

截至本报道时,记者发现"老船长"官方微信公众号已关闭南京地区的定位服务,但其在秦淮河沿岸酒吧街的隐性推广仍在继续。这场始于地域营销奇招、陷于合规性质疑的风波,或许正如东南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周为民所说:"真正的'地利人和',不应是对监管漏洞的精准利用,而应建立在产业规范与民生福祉的平衡点上。当一艘外来船只非要强行停泊在内河码头时,翻船或许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