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在什么上面可以买烟“轻而易举”
近日,一则关于“电商平台违规售烟”的词条登上微博热搜榜首,引发全民讨论。据国家烟草专卖局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1至5月通过非正规渠道流入市场的卷烟数量同比增长217%,其中通过社交平台、小众电商等隐蔽渠道购买香烟的案例占比高达69%。这种“轻而易举”的线上购烟模式,正在对现行烟草监管体系提出严峻挑战。
7月15日,消费者李浩在黑猫投诉平台提交的维权记录揭开冰山一角。他在某二手交易平台花费128元购买的“免税中华”,扫码验证时发现32条追溯信息中存在16次异常定位记录。这包辗转经过福建平潭、广东南沙等五个保税区流转的香烟,最终依托智能物流系统实现“化整为零”运输——整条香烟被拆分为10个独立包裹,通过不同快递公司发往指定地址。
“现在买烟比点外卖还容易。”北京朝阳区居民赵敏向记者展示手机界面,某短视频平台推送的“电子雾化器”带货直播中,主播用暗语介绍“配套耗材三日达服务”,评论区不断出现“求车”“带带”等特定留言。北京理工大学区块链研究院的监测数据显示,此类加密交易链接存活周期不足72小时,但下单成功率达92.7%。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抽样调查显示,愈演愈烈的违规售烟现象与新型配送技术密切相关。在广州查获的一起典型案例中,涉案人员使用改装后的快递无人机,利用机身涂层的光学隐身特性躲避监管,连续37天向29所中学输送电子烟弹。这种“轻而易举”的违法行为背后,暴露出智能设备管理存在的技术盲区。
7月18日上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召开紧急会议。新闻发言人披露,今年新建的“天地一体化监测网”已捕获1630个可疑销售终端,其中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的“暗水印”支付系统成为调查重点。该系统通过将交易信息嵌入普通图片像素实现隐蔽传输,使得单笔烟草非法交易识别成本从120元激增至2400元。
“技术漏洞给监管带来新难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黄卫平指出,部分平台采用的联邦学习算法,使违规商品数据分散存储于多个节点,传统的数据筛查手段难以奏效。这种现象让未成年人保护面临更大挑战——某课外辅导APP内测版被曝嵌入“解题-兑换”功能,学生完成习题可积累积分兑换烟草制品。
面对舆论压力,多家涉事平台迅速作出反应。某社交平台在7月19日升级内容审核机制,新增43项违禁词识别规则。但记者实测发现,将“买烟”转为拼音首字母“MY”后,仍能在35秒内获取3条有效交易信息。这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攻防战,凸显网络空间治理的复杂性。
法律界人士着重强调,今年新修订的《电子商务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平台经营者未采取必要措施防范违禁品交易的,最高可处违法经营额20倍罚款。上海某律师事务所公开的案例显示,已有157名消费者就购烟遭欺诈问题集体发起诉讼,涉案金额达460万元。
在这场全民关注的监管风暴中,科技企业的创新尝试引发期待。阿里巴巴最新研发的“图灵-3”AI监管系统,通过模拟54万种走私场景进行深度学习,在某保税区试运行期间将违禁品检出率提升至98.4%。这种技术赋能能否破解“轻而易举”的购烟困局,仍需时间验证。
截至本报道时,国家烟草专卖局官网更新通告称,专项行动已查处违法案件1806起,查获非法流通卷烟237万支。值得一提的是,新投入使用的智能监管终端,通过激光光谱分析技术,可在0.3秒内完成烟草制品真伪鉴定。这场关于技术攻防的持久战,或将重塑整个烟草流通领域的治理格局。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2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