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消息!外国香烟一手货源免费招代理“广开贤路”
近日,多个社交平台涌现出"零成本创业""月入五万不是梦"的招商广告,宣称持有"外国香烟一手货源"的机构正在"广开贤路"招募代理。记者调查发现,这种以免费加盟为噱头的商业模式,正借助短视频平台算法推荐和微信裂变传播,形成跨境走私的新变种。10月12日,广州海关在白云机场截获的23箱伪装成"汽车配件"的走私香烟,让这条灰色产业链再度暴露在公众视野。
在深圳华强北经营电子烟的店主陈锋(化名)向记者展示了其收到的招募信息。某自称"东南亚免税直供"的机构承诺,代理商只需转发商品图册至朋友圈,每促成一条香烟交易即可获得18%佣金,且"无需囤货、不担风险"。该机构提供的价目表显示,一条国内市场售价650元的万宝路黑冰,代理价仅需378元,价差高达72%。中国烟草学会2023年走私烟草研究报告指出,此类"零库存代理"模式使走私活动参与者规模较去年同期扩张3.6倍。
"广开贤路背后是精心设计的法律规避体系。"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跨境贸易领域律师张明宇分析,运营方通过将货、款、流分离,使代理商仅承担信息中介职能。记者暗访发现,某招募群管理员明确要求代理禁用"香烟""烟草"等词汇,统一改用"特制口粮",资金结算则通过虚拟商品链接完成。这种操作模式导致监管部门在杭州近期查处的走私案中,发现实际交易金额比资金流水高出40余倍。
海关总署缉私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查获的1.7万起烟草走私案件中,采用"社交代理"模式的比例从年初的12%攀升至9月的39%。值得关注的是,部分机构开始引入分级代理制度。记者获得的某招募手册显示,发展3个下级代理即可晋升"铂金合伙人",除销售佣金外还可抽取下级收益的8%。这种传销式架构加速了渠道下沉,在某短视频平台相关话题下,三四线城市用户的咨询量占比已达67%。
"暴利驱动下,年轻人正在成为主要参与群体。"天津市公安局经侦支队负责人透露,在刚破获的跨省走私案中,23名犯罪嫌疑人平均年龄仅26岁,其中5人为应届毕业生。这些年轻人利用对社交媒体的熟练操作,通过制作"免税烟开箱测评""代购日常Vlog"等内容引流,单个账号月均促成交易超200笔。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平台算法会主动将"招代理"内容推送给曾浏览过奢侈品、进口商品的用户。
面对乱象,多个电商平台在"双十一"前升级了管控措施。抖音电商10月15日公告显示,已处置违规账号1.2万个,下架涉烟视频37万条。但记者实测发现,将"外国香烟"替换为"跨境特供品"后,仍能搜索到大量暗示性内容。在某知识付费平台,标价699元的《跨境电商实战课》中,竟包含"特殊商品选品技巧""规避平台审核指南"等违规章节。
法律界人士指出,现有监管体系面临三重挑战:一是电子证据固证难,二是平台属地管辖争议,三是违法成本与收益失衡。根据现行《烟草专卖法》,个人非法经营烟草制品案值不足5万元仅处行政罚款,而一条走私烟的利润空间可达150元。这种制度漏洞导致上海某高校近期出现的"宿舍微商"现象——6名学生代理半年内发展出覆盖3个校区的销售网络。
在这场"广开贤路"的狂欢中,真正的货源掌控者始终隐于幕后。记者追踪发现,多个招募广告标注的"国际烟草授权书"均系伪造,所谓"免税仓直发"实为越南、菲律宾等地的小型作坊。更触目惊心的是,广东疾控中心在近期查获的走私烟中检测出焦油含量超标2.3倍的劣质产品,这些未经检验的烟品正通过代理网络流向全国。
截至本报道时,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已就社交平台涉烟违法广告展开专项整治,要求各平台建立"引流—交易—物流"全链条识别模型。这场围绕"一手货源"展开的猫鼠游戏,既考验着监管智慧,也警示着公众:任何"免费午餐"背后,都可能暗藏法律漩涡。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2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