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荐!韩国烟代发“方便快捷”
近日,一则关于"韩国免税烟代发"的服务广告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记者追踪发现,某跨境物流公司通过微信小程序开展代购业务,声称"无需出境、48小时直达",其宣传页面醒目标注着"力荐韩国七星蓝莓爆珠"字样。这种打破地域限制的购烟模式是否合法?所谓的方便快捷背后又隐藏着哪些风险?
在杭州从事直播行业的王女士向记者展示了她的订单记录。4月23日,她通过名为"韩贸通"的平台下单两条韩国RAISON酸奶味香烟,支付页面显示总价398元含关税。"操作确实方便,扫脸认证后直接填写国内地址,比找代购节省三天时间。"但当她5月6日收到包裹时,却发现其中一条香烟的塑封存在明显破损。更令人意外的是,海关查验单显示该包裹申报品名为"母婴用品",这与平台承诺的"正规清关"明显不符。
这种代发模式引发海关执法人员关注。记者在深圳宝安机场保税区看到,跨境快件监管中心正在加装新型CT智能审图设备。现场工作人员透露,仅4月份就查获12起伪报品名的香烟代发包裹,其中韩国品牌占比达75%。"有些包裹采用分层夹带方式,把香烟藏在儿童绘本中间,但逃不过毫米波检测。"海关总署2024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电子烟及新型烟草制品查获量同比激增213%。
"所谓的快捷本质是钻政策空子。"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跨境业务部主任张维指出,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个人携带卷烟入境不得超过400支。而记者调查发现,某代发平台推出的"尊享套餐"包含10条香烟,明显超出法定限额。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商家利用"化整为零"策略,将大宗订单拆分成多个包裹从不同口岸入境,这种操作已被多地法院判定为走私行为。
在代发服务"方便快捷"的表象下,健康隐患同样不容忽视。记者获得的一份检测报告显示,某韩国代发香烟焦油含量达到11mg/支,远超我国《卷烟》国家标准规定的8mg/支上限。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李明涛对此表示担忧:"这些外包装印着水果图案的香烟,容易诱导青少年尝试。我们在中学生群体调查中发现,接触过代购香烟的学生吸烟率是普通学生的2.3倍。"
面对愈演愈烈的代发乱象,行业监管正在持续加码。5月8日,国家烟草专卖局联合多部门启动"利剑2024"专项行动,重点打击跨境非法烟草贸易。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代发平台开始转换话术,将"香烟"改为"草本制品"进行宣传,但这种文字游戏显然难掩实质违法。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当跨境包裹的物流速度超越法律监管速度时,所谓的便捷就会演变成系统性风险。"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亲身体验了代发服务的全流程。通过某短视频平台跳转的购买链接,选择"力荐榜单"首位的韩国ESSE薄荷烟后,系统自动生成虚拟手机号码用于清关申报。支付环节虽弹出"本平台不销售烟草制品"的免责声明,但商品详情页仍充斥着"韩国直邮""闪电清关"等诱导性宣传。这种既想招揽客户又急于撇清责任的操作,让消费者权益保护陷入真空地带。
随着事件持续发酵,记者在韩国仁川机场发现,多个免税店已设置中文提示牌:"本店香烟仅限离境旅客购买"。这似乎从源头印证了代发渠道的灰色属性。首尔某地接社负责人透露,部分代发商雇佣"水客"批量采购免税烟,再通过跨境物流二次分销,这种模式正在催生新的犯罪链条。据韩联社报道,今年已有3家物流公司因违规寄递烟草制品被吊销国际快递资质。
当记者问及代发服务是否符合中韩两国法律时,某平台客服反复强调"全程合法合规",却无法出示《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编号。这种暧昧态度与消费者王女士的遭遇形成鲜明对比——她收到的破损包裹至今未能获得全额退款,平台以"海关查验属不可抗力"为由仅补偿50元代金券。法律界人士提醒,由于代发交易多在境外完成,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维权将面临举证困难、管辖不明等多重障碍。
在这场"方便快捷"的消费狂欢中,隐藏的不仅是法律风险。记者注意到,部分代发平台开始拓展"定制服务",声称可提供印有个人签名的限定版烟盒。这种带有明显诱导性质的营销手段,正在模糊法律边界与社会责任。正如公共卫生专家所言:"当烟草制品可以像普通商品般随意跨境流通时,我们距离'健康中国'的目标就越来越远了。"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