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关注!哪里卖烤红薯的烟薯“物尽其用”
限时关注!哪里卖烤红薯的烟薯“物尽其用”
近日,在烟台果蔬产业博览会上,一罐罐琥珀色的红薯益生菌饮料引发围观。这款以"烟薯25"为原料的新产品,折射出我国甘薯产业正经历从田间烤薯到精深加工的全链变革。作为全国推广速度最快的甘薯品种,"烟薯25"在创造60亿元产业链产值的同时,探索出了一条"物尽其用"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在招远市齐山镇8600亩种植基地,农户们手持锄头仔细采收红薯。这些生长在胶东砂硼钙土壤中的"烟薯25",因糖度高达37%、烤制流蜜的特性,已成为冬季街头烤薯摊位的绝对主角。"今年通货收购价每斤1.2元,商品薯最高卖到5元,比去年增收30%。"种植户杨旭娜捧着刚出土的红薯介绍,独特的种植环境让这里的红薯甜度沉淀更充分,每根红薯掰开都能看到乳白色糖结晶。
物尽其用的理念贯穿整个产业链。在牟平区钢盛农业合作社的加工车间,工人们将分拣出的残次品送入深加工流水线。这些因品相问题无法作为商品薯的产品,经过清洗、蒸煮、发酵等工序,变身成蜜薯干、薯泥、黄酒等高附加值商品。合作社负责人张新透露,今年已处理3000吨残次薯,创造额外收益超千万元。
科研力量为"物尽其用"注入新动能。鲁东大学食品工程学院研制的红薯益生菌饮料,采用230℃高温烤制后的"烟薯25"制作薯泥,搭配特定菌种发酵,既保留红薯香甜又富含膳食纤维。"我们正在研发薯叶茶、薯茎膳食纤维等产品,目标是将利用率提升至98%。"院长贡汉生手持检测报告表示,新产品已通过212项农残检测,即将进入量产阶段。
电商渠道的爆发式增长加速了产业变革。在拼多多平台某旗舰店,4.5斤装"烟薯25"月销突破50万单,评论区晒出的烤薯照片形成天然广告效应。"每天2万单的出货量中,30%是社区团购订单。"物流主管王建军指着待发的冷链车解释,他们采用珍珠棉逐根包裹、加硬纸箱的运输方案,将破损率控制在0.3%以下。
物尽其用的探索不止于加工环节。在齐山镇政府的推动下,当地建成全国首个甘薯主题循环经济产业园。园区内,薯渣转化为有机肥还田,薯叶提取物制成饲料,就连清洗红薯的废水都经过三级沉淀用于灌溉。"去年产业链综合利用率达82%,帮助农户亩均增收2000元。"产业园技术顾问李欣柳展示的报表显示,该模式已推广至周边11个村镇。
消费者的健康需求催生新业态。在烟台某商超的粗粮专区,保质期仅3天的鲜榨蜜薯汁成为新宠。配料表上"烟薯25、纯净水"的极简配方,迎合了当下清洁饮食潮流。"这款产品糖度保持17%,开盖后必须24小时内饮用。"研发人员调试着灌装设备介绍,他们采用巴氏杀菌与低温锁鲜技术,确保饮品既安全又保留红薯原香。
物尽其用的产业实践正在改写传统认知。在农科院甘薯研究所,研究员辛国胜团队开发的脱毒种苗技术,将种苗存活率提升至95%以上。"我们为每株种苗建立DNA档案,确保品种纯正性。"实验室里,技术人员正对第37代脱毒苗进行病毒检测。这项核心技术支撑着"烟薯25"在全国31个省份的2000万亩种植规模。
从街头烤薯到精深加工,从田间残次品到高端饮品,物尽其用的创新实践让"烟薯25"焕发新生。随着冬至临近,全国日均消耗的8000吨红薯背后,正书写着一段传统农产品向现代健康食品跃迁的产业传奇。在烟台港的集装箱码头,满载20吨冷冻薯泥的货轮即将启航,这些凝结着科技与智慧的"中国甜",正沿着"一带一路"飘向更远方。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2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