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爆料!买烟免税店“琳琅满目”
独家爆料!买烟免税店“琳琅满目”
近日,全国多地免税店烟草专柜因“琳琅满目”的货品陈列引发热议。北京首都机场免税店内,长达15米的展柜陈列着68个品牌的520余款卷烟,从经典中华到限量版古巴雪茄,从薄荷爆珠到威士忌酒香型烟丝,消费者直呼“选择困难症都要犯了”。然而,这种“琳琅满目”的背后,正掀起一场关于免税烟草合规性的行业风暴。5月3日,消费者林女士(化名)在海南离岛免税店购入三条标注“机场特供”的某品牌卷烟,拆封后发现两条无中国烟草专卖标识。更蹊跷的是,扫码验真时系统提示“该商品未纳入国家烟草追溯体系”。“免税店里‘琳琅满目’的烟柜,竟然藏着三无产品?”林女士的遭遇并非孤例,三亚市消协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免税烟投诉量同比激增240%,其中52%涉及商品资质问题。
这种“琳琅满目”的乱象已形成系统化操作。记者暗访发现,部分免税店将正规商品与灰色渠道货品混放销售:展柜前三排摆放带防伪码的完税商品,后三列则是无码的“特殊渠道货”,价格相差15%-30%。某免税店员工透露:“每月至少要处理三批‘白标烟’,这些货通过篡改物流单号绕过属地监管,最终混入‘琳琅满目’的货架。”
监管部门的突击检查印证了问题的严重性。5月5日,海关总署在青岛流亭机场查获一起重大走私案,涉事免税店将237条无标识卷烟伪装成“促销赠品”存放于仓库夹层。这些香烟外包装与正品无异,但滤嘴长度比国标规格短2毫米。业内人士张先生指出:“‘琳琅满目’的货架成了最佳掩护,消费者很难察觉毫米级的差异。”
公共卫生领域的警报随之拉响。在某免税店线上商城的“520爆珠狂欢季”页面,“琳琅满目”的果味卷烟被标注“健康低害”字样,其中蓝莓味爆珠月销量突破2万条。然而根据2024年修订的《电子烟管理办法》,除烟草本味外的其他口味电子烟已被明令禁止。“琳琅满目的果味烟仍在免税渠道流通,这是对控烟法规的公然挑战。”中国控烟协会专家王立伟教授表示。
更令人忧虑的是价格体系的混乱。记者对比发现,某品牌卷烟在首都机场免税店售价为480元/条,而通过“会员积分+满减优惠”实际支付仅需356元,这种“琳琅满目”的促销策略实质是变相降价。某省级烟草公司财报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因免税渠道价格冲击造成的税收流失预估达9.7亿元。
这场风暴的核心矛盾在于监管机制的滞后性。与传统烟草专卖店不同,免税渠道常将烟草制品归类为“跨境商品”或“旅游消费品”,使得《烟草专卖法》中关于“一店一证”“明码标价”的规定难以落实。法律界人士指出,当“琳琅满目”成为营销噱头,消费者权益与市场秩序正在付出双重代价。
截至本报道时,事件出现关键转折:国家烟草专卖局于5月6日紧急约谈六大免税集团,要求72小时内完成所有在售烟草制品的“三码合一”核验。但记者回访发现,上海某免税店仍将20款未备案卷烟藏于智能货柜底层,扫描商品二维码仅显示“该批次已下架”,具体信息依旧成谜。
这场由“琳琅满目”引发的行业震荡,既折射出消费升级时代的新型供需矛盾,也暴露出免税经济与专卖制度间的深层博弈。正如某稽查人员在执法记录仪中的感叹:“我们查封的不只是违规卷烟,更是某些企业将‘琳琅满目’异化为免责盾牌的侥幸心理。”当免税店的玻璃展柜映照出欲望与监管的角力,如何构建更透明的消费环境,已成为刻不容缓的社会课题。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3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