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哪个网购平台卖香烟“一意孤行”

近日,浙江杭州市场监管部门在跨境电商产业园查获价值3200万元的非法烟草制品,这批标注"保税仓直发"的货物中,超六成外包装印有知名电商平台溯源码。这场代号"清源"的专项行动,意外揭开了某些网购平台在烟草销售领域"一意孤行"的隐秘生态,将本应销声匿迹的线上售烟乱象再次置于聚光灯下。

在深圳从事IT工作的李先生向记者讲述亲身经历:今年2月通过某社交平台广告接触到自称"免税仓直供"的商家,对方承诺提供"带海关溯源码的正品中华烟"。"扫码显示货物从广州保税仓发出,价格比市面低40%。"这种"一意孤行"的销售模式让他先后完成三次交易,直到第四次支付2.8万元后物流信息停滞,所谓客服团队集体"人间蒸发"。值得注意的是,该商家在3月15日消费者权益日当天仍在更新商品页面,其"一意孤行"的运营态势令人咋舌。

头条!哪个网购平台卖香烟“一意孤行”

这种顶风作案的现象并非孤例。市场监管总局2025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全国查处网络涉烟案件同比激增82%,其中跨境电商渠道占比达47%。某平台页面至今仍存在"正品烟丝""免税烟弹"等擦边搜索推荐,其"一意孤行"的运营策略与《烟草专卖法》明令禁止网络售烟的规定形成强烈反差。记者实测发现,在某平台输入"香烟"关键词后,系统虽屏蔽直接结果,却在"猜你想找"栏推送"烟具养护""收藏盒"等关联商品,点入后可见隐蔽的售烟信息。

"这种'一意孤行'实质是技术型违法。"中国控烟协会法律事务部主任王明阳指出,部分平台利用算法推荐机制规避监管,当用户搜索特定关键词时,通过语义联想实现隐蔽导流。更值得警惕的是,新型销售模式开始采用"物流白盒"技术,将烟草制品混装入标注"电子产品""汽车配件"的包裹,这种"移花接木"手法使得开箱查验难度倍增。

法律界人士提醒,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经营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数额超5万元即构成犯罪。在近期江苏破获的案例中,犯罪团伙通过伪造23家空壳公司资质在多个平台开店,两年内非法获利超1800万元。这种"一意孤行"的规模化运作,暴露出平台资质审核环节存在严重漏洞。

面对愈演愈烈的线上售烟乱象,监管部门正升级技术手段。4月1日正式启用的"网络烟草交易监测系统",已实现跨平台数据互通和异常交易实时预警。但某电商平台内部人士透露,仍有商家通过凌晨上架、限时秒杀等策略规避监测,其"一意孤行"的对抗手段凸显治理复杂性。

在这场博弈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更显紧迫。北京律协电子商务专委会主任张维强调,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购买到假冒烟草的消费者可主张三倍赔偿,但实际维权中往往遭遇平台与商家互相推诿。李先生向记者展示的投诉记录显示,其向平台提交的7次维权申请均被以"商品类目不符"为由驳回,这种"一意孤行"的处事方式令消费者维权举步维艰。

随着《电子烟管理办法》修订版即将实施,线上线下烟草监管正形成合围之势。多位业内人士建议,平台应当建立"烟草关键词动态清单",对关联商品实施穿透式监管,而非停留在形式审查层面。这场关于"一意孤行"商业模式的治理攻坚,或许正如中国政法大学市场监管研究中心主任所说:"当技术赋能变成违法工具时,治理创新就必须跑在灰色地带的扩张前面。"

头条!哪个网购平台卖香烟“一意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