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消息!外国香烟批发厂“货真价实”
近日,一则关于外国香烟批发厂“货真价实”的线索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据海关总署7月28日最新通报,在粤港澳大湾区联合执法行动中,查获一起涉嫌通过伪造原产地证明、虚报商品编码等方式走私境外香烟的重大案件,涉案金额预估达4.3亿元人民币。该团伙在社交平台宣称其供应的免税香烟“绝对货真价实”,实际调查却揭开跨境灰色产业链的冰山一角。
跨境物流暗藏玄机
7月25日凌晨,珠海拱北口岸的智能查验系统发出警报,一批申报为“塑料装饰品”的集装箱在X光成像中显现异常条纹。开箱后发现,4800条印有“仅供出口”字样的某国际品牌香烟,被分层嵌入定制模具内,与塑料制品形成精密嵌合结构。现场关员透露,这种“俄罗斯套娃”式藏匿手法需专业设备辅助,单箱改装成本超过2万元,印证了走私团伙“货真价实”宣传背后的高额利润驱动。
真假混杂扰乱市场
涉事批发厂通过短视频平台打造“保税区直发”人设,主播手持海关通关单宣称“假一赔百”。然而实验室检测显示,部分查获香烟的防伪激光码存在二次烫印痕迹,烟丝成分中焦油含量超标2.7倍。更令人警觉的是,某批次外包装与正品相似度达98%的香烟,内衬锡箔纸却检测出重金属铅超标。烟草质检专家指出,这种“半真半假”的造假模式,既利用正品空盒回收产业链,又掺杂劣质烟丝牟取暴利。
产业链溯源遇技术对抗
办案人员在追踪资金流向时发现,该团伙使用虚拟货币结算货款,服务器架设在境外司法管辖区。值得注意的是,其仓储管理系统植入了反溯源程序,当特定IP地址访问时自动触发数据清除协议。这种技术配置远超普通走私团伙能力范围,暗示背后存在专业IT团队支持。目前已知的销售网络覆盖23个省份,主要通过社区团购群与快递驿站进行末端分销。
消费者陷入认知困局
在广州白云区某快递代收点,自称购买过“货真价实”进口烟的消费者李某展示的支付记录显示,其购入的某北欧品牌香烟单价仅为免税店售价的65%。但记者走访烟草专卖零售店发现,同款正规进口香烟的溯源码可验证12项流通信息,而李某购买的香烟扫码仅显示“该商品未纳入监管系统”。这种价格与品质的反差,使得大量消费者陷入“捡漏心理”与健康风险的矛盾抉择。
行业监管再出重拳
针对此次事件,国家烟草专卖局于7月29日启动电子围栏2.0系统测试。新系统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可实时比对进口烟草制品数量与口岸通关数据,对异常流通预警响应速度提升至15分钟。与此同时,微信平台已下架327个关联账号,抖音清理相关视频1.2万条,并在搜索结果页增加“购买非法烟草最高面临三年有期徒刑”的法治提示。
截至本报道时,已有14名犯罪嫌疑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海关缉私部门特别提醒,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个人携带进口烟不得超过50条,且需完整保留购物凭证。对于网络渠道宣称“货真价实”的境外烟草制品,消费者可通过全国烟草专卖市场监管服务热线12313核查真伪。本案后续进展将持续追踪报道。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3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