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速递!2021年烟微商微信号“触手可及”

近日,一则关于烟草制品通过微信渠道违规流通的线索引发社会关注。据某沿海城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通报,7月12日开展的"清网2023"专项行动中,执法人员现场查获23部正在运行的特殊设备,这些装载着2021年注册微信号的"养号神器",正在批量向特定用户推送烟草广告,让非法交易变得"触手可及"。

调查显示,这批被查获的微信号均注册于2021年第二季度,经过两年多"养号"操作,已积累起完整的社交链数据。犯罪团伙通过虚拟定位技术,将这些账号的属地信息伪装成东南亚地区,利用朋友圈时间差发布暗含烟草代购信息的短视频。在某部被扣押的手机中,执法人员发现其最近30天产生的632条聊天记录里,"触手可及"的隐晦话术出现频率高达47次,包括"伸手就能解瘾""云雾送货上门"等诱导性用语。

最新速递!2021年烟微商微信号“触手可及”

腾讯安全团队向本报提供的数据表明,2023年上半年已封禁涉烟违规账号12.7万个,其中21.3%属于2021年前注册的"老号"。这些账号往往伪装成茶叶商或土特产经销商,通过修改微信号后缀、定期更换头像等方式规避审查。网络安全专家王明宇指出:"犯罪团伙深谙平台算法规则,他们使用2021年存量账号实施违法行为,正是看中了这些账号经过长期运营形成的信任背书。"

在某电商平台,以"微信养号"为关键词搜索,依然能找到237家提供"账号代养"服务的店铺。记者暗访发现,部分商家明确承诺可将2021年注册的微信号培养成"烟草专供号",收费标准按好友数量阶梯定价,5000人满员账号售价达2.8万元。这种"触手可及"的黑色产业链,正在催生新型网络犯罪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微商在交易环节设计了严密的防范措施。某地公安机关破获的案例显示,买家需先发送手持身份证照片验证,再通过"埋雷测试"确认非执法人员。交易时使用"茶叶""礼品"等替代话术,收款账户每隔三小时更换一次,物流信息则显示为"电子元件"或"办公用品"。

国家烟草专卖局7月15日最新通报显示,今年已侦破此类网络涉烟案件1.2万起,涉案金额超30亿元。在曝光的典型案例中,有个别微商团队运用"云控系统",能同时操控2000个2021年注册的微信号,日均发送烟草广告信息超百万条。这种规模化、智能化的违法手段,让监管面临更大挑战。

法律界人士提醒,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任何公民、法人不得通过信息网络销售烟草专卖品。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近日宣判的一起案件中,主犯因利用2019-2021年间注册的35个微信号销售走私卷烟,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该案判决书特别指出,微信号注册时间长短不影响犯罪事实认定。

随着监管力度持续加大,部分违规账号开始向境外社交平台迁移。但调查发现,仍有消费者反映收到含"触手可及"暗语的漂流瓶信息,这些经过精心设计的广告内容,往往嵌套在养生文章或段子视频中,令人防不胜防。某省级烟草质检站负责人透露,近期送检的微商渠道卷烟中,72.6%存在焦油量超标问题,部分样品重金属含量超国标11倍。

最新速递!2021年烟微商微信号“触手可及”

平台方与技术犯罪者的攻防战正在升级。微信安全中心7月17日更新的公告显示,已上线"老号异常行为监测模型",重点筛查2020-2021年注册且突然改变活跃模式的账号。该系统的测试数据显示,模型识别涉烟违规行为的准确率较旧版提升39%,响应时间缩短至2.8秒。

最新速递!2021年烟微商微信号“触手可及”

在这场"触手可及"的暗战中,普通用户更需提高警惕。市场监管总局特别提示,若收到包含"伸手可得""云雾体验"等暗示性词汇的推销信息,应立即保存证据并向12315平台举报。随着多方协同治理机制的完善,这张隐藏在社交网络中的灰色销售网,终将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