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款名为"闭月羞花"的香烟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这款包装印有传统水墨画的烟草产品,因外观设计与名称反差引发公众讨论,更因部分消费者反映"买不到正品",掀起关于烟草销售渠道规范化的新一轮争议。

"我在便利店看到这款烟时,真以为是什么文创产品。"杭州市民张晓芸(化名)回忆道。6月15日,她在拱墅区某连锁超市结账时,注意到收银台后方陈列着青花瓷纹样的香烟礼盒,烫金篆刻的"闭月羞花"四字在灯光下格外醒目。据张晓芸描述,这款定价98元的香烟礼盒内附赠檀香片和古风书签,店员宣称"送礼自用两相宜",但扫描包装防伪码时却显示"该产品未在烟草专卖系统备案"。

这款被网友戏称为"最具迷惑性"的烟草产品,究竟藏着什么玄机?记者走访多家烟草专卖店发现,正规渠道销售的"闭月羞花"实为某品牌推出的限量版滤嘴香烟,包装采用可降解环保材料,与市面流通的违规产品存在显著差异。"真正的闭月羞花香烟外包装有激光防伪标识,条盒侧面印有专属追溯码。"浙江省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正品特征时强调,近期查获的仿冒产品多通过网络微商渠道流通,部分违规商家甚至将电子烟弹伪装成传统卷烟销售。

这场"闭月羞花"引发的风波,暴露出哪些行业隐忧?中国控制吸烟协会专家李振华指出:"精美包装可能弱化烟草危害警示作用,2019年实施的《烟草制品包装标识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烟草包装不得使用误导性描述。"在某电商平台,记者以"闭月羞花 收藏"为关键词搜索,仍能找到12家店铺销售相关周边产品,其中3家店铺的烟灰缸、打火机套装月销量超过200件。

值得关注的是,这款引发热议的香烟销售渠道成谜。记者在朝阳区某写字楼下的自动贩卖机发现,标价相同的"闭月羞花"香烟扫码购买时,系统自动跳转至第三方支付页面。这种"移花接木"的销售模式是否合规?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相关负责人回应称:"自动售货机销售烟草必须取得专卖许可证,且需与监管系统联网,近期已查处3起违法案例。"

在南京东路步行街,随机采访的20位市民中,有14人表示"闭月羞花"这个名称容易让人联想到化妆品或艺术品。从事平面设计的王先生坦言:"第一次在朋友家见到这个烟盒,还以为是某博物馆的文创联名款。"这种认知偏差引发业内深思,某省级烟草公司产品研发部负责人透露:"新品命名需经过伦理评估委员会审核,既要避免夸大宣传,也要防止文化符号的滥用。"

热议!香烟哪里有卖的“闭月羞花”

这场由"闭月羞花"掀起的波澜,会否推动烟草销售监管升级?记者在某投诉平台发现,近30天关于"香烟包装误导"的投诉量同比上升47%,其中涉及文化元素滥用的案例占六成。法律界人士提醒消费者,根据《烟草专卖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未在当地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进货的卷烟,无论包装如何精美都属于违法流通商品。

热议!香烟哪里有卖的“闭月羞花”

随着调查深入,记者在某直播平台发现,有主播使用"闭月羞花同款香氛"话术推广电子烟产品。这种打擦边球的营销方式是否触碰法律红线?国家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明确表示,任何形式的烟草广告均属违法,包括利用文化元素进行变相宣传。

当传统成语邂逅现代商品,"闭月羞花"引发的讨论已超出产品本身。在天津某高校开展的随机调查中,68%的受访大学生认为"文化符号商业化需设定边界",而52%的吸烟者承认"会被特殊包装吸引尝试新品"。这场持续发酵的争议,或许正为行业规范提供新的思考维度:在控烟大势与商业创新的天平上,如何找到更稳妥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