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广西代工香烟“有恃无恐”
关注!广西代工香烟“有恃无恐”
近日,广西某工业园区的货运车辆在深夜频繁出入引发公众警觉,记者历时两周暗访发现,这些标着"电子元件"的集装箱里,装载的竟是流向全国市场的代工香烟。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贴着境外品牌标识的烟草制品,正通过直播平台和社群营销有恃无恐地渗透消费市场。
在广东东莞经营便利店的李明(化名)向记者展示了手机里尚未删除的交易记录。今年6月,他在某短视频平台刷到"免税正品香烟"广告,通过添加微信购买了两条所谓"越南代工"的万宝路。"收到货发现烟丝颜色发黑,扫码显示是柳州生产的。"当他试图联系卖家时,对方已注销账号,而物流信息显示发货地正是广西崇左。
"这些代工香烟有恃无恐的底气来自法律灰色地带。"中国人民大学市场监管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卫平教授指出,现行《烟草专卖法》对"来料加工"的定义存在模糊空间。部分企业利用"出口转内销"的监管漏洞,将代工产能的30%-40%通过非正规渠道回流国内市场,这种行为在行业内已是公开的秘密。
记者在梧州某工业园区看到,三家持有合法代工资质的企业共用着同一条生产线。流水线上,工人熟练地将不同品牌的滤嘴与烟支组合包装。业内人士透露,这种"混线生产"模式既可快速切换品牌标识,又能规避单日产能检查。"早上贴的是缅甸商标,下午就能换成柬埔寨的,实际都是同一批烟丝。"
这种有恃无恐的运作模式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在柳州查获的走私案卷显示,代工厂通过"化整为零"方式,将整箱香烟拆分为20条/箱的小包装,利用快递物流分销全国。某电商平台2023年二季度数据显示,"越南代购""免税香烟"等关键词搜索量同比激增237%,其中35%的订单流向广西、云南等边境省份。
"代工香烟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在于利益捆绑。"曾在烟草系统工作二十年的张姓处长透露,某些地方将代工产业作为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给予税收减免和政策倾斜。"当监管执法遭遇地方保护主义,就会出现以罚代管、查小放大的情况。"今年5月云南查处的非法经营案中,涉案企业竟持有省级商务部门颁发的"跨境加工试点单位"证书。
这种有恃无恐的态势正在冲击正规烟草市场。国家烟草专卖局内部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查获的假冒注册商标卷烟中,67%产自正规代工企业,同比上升19个百分点。更令人担忧的是,广西某疾控中心的检测报告表明,部分代工香烟焦油含量超出国标2.8倍,甲醛残留量达到合法产品的4.6倍。
面对愈演愈烈的乱象,北京海关缉私局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的新型检测技术或许能撕开突破口。通过同位素标记法,现已能精准识别烟叶种植地域。"只要代工厂使用国内烟叶,就构成违法行为。"该技术已在京津冀地区试点,查获的三起案件均涉及广西代工企业。
当记者问及"为何这些代工香烟能如此有恃无恐地在市场上流通",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所所长李轩给出了关键解释:"现行法律对'代工'和'假冒'的界定存在12小时真空期——从贴牌完成到海关申报之间存在监管盲区。"他建议借鉴欧盟的"全流程溯源"制度,要求每包香烟标注原料产地、加工时间和流通轨迹。
夜幕下的西江航道上,装满集装箱的货轮正缓缓驶向珠江三角洲。这些打着"跨境贸易"旗号的代工香烟,仍在有恃无恐地冲击着市场秩序。随着国务院督查组近日进驻广西开展专项检查,这场关乎公共健康与市场公平的博弈或将迎来转机。但正如受访烟农所说:"如果源头管控形同虚设,查扣几辆货车不过是扬汤止沸。"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5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