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注!越南代工外烟批发“薄利多销”
近日,广西东兴口岸海关查获的一批申报为"工艺木雕"的跨境包裹,意外揭开了越南代工外烟"薄利多销"产业链的隐秘面纱。这批重达2.3吨的货物中,夹藏着1200条印有"越南代工"字样的外烟,外包装标注"免税特供",却在扫码溯源时触发了"薄利多销"模式的异常交易警报。这场看似寻常的缉私行动,折射出中越边境新型烟草制品流通体系的复杂生态。
"每条批发价只要35元,扫码显示'薄利多销'渠道专供,谁想到会栽在物流环节。"在东莞虎门镇某物流集散中心,从事跨境商品代发的陈先生(化名)向记者展示手机里的订货系统。他代理的"东盟优选"平台声称独家运营越南代工外烟,通过"薄利多销"策略实现日均3000条出货量。4月1日首批到货的800条外烟通过常规物流发出,却在4月5日补货时触发海关智能风控系统的数据异常预警。
这种"越南代工外烟"的流通模式,正在改写传统烟草经销体系的价值链。业内人士透露,涉事工厂利用RCEP框架下的原产地规则,将生产环节拆分布局:云南供应初烤烟叶,在越南广宁省完成复烤、卷制,最终通过"保税区一日游"获得越南原产地证明。某边境贸易公司负责人坦言:"'薄利多销'的本质,是通过规模化走量抵消单品利润的压缩,这需要日均5000条以上的稳定出货量才能维持资金链。"
在防城港跨境经济合作区,记者目睹了令人费解的场景:某挂着"茶叶加工"招牌的厂房内,五条全自动生产线正以每分钟800支的速度卷制香烟。现场技术人员解释,设备参数可根据订单需求随时切换生产标准,当前正在赶制一批标注"越南代工养生香棒"的产品。扫码验证页面却显示"薄利多销专供渠道认证",产品成分表中"天然植物萃取物"的表述与卷烟工艺形成微妙反差。当被问及是否存在合规风险时,该技术人员回应:"我们只执行生产指令,产品属性由贸易端定义。"
"这种新型烟草制品究竟适用哪国监管标准?"中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指出,涉事产品在燃烧特性、尼古丁释放量等核心指标上与传统卷烟无异,却通过"薄利多销"的渠道策略规避税收监管。更值得警惕的是,其溯源系统接入了多国海关编码数据库,能根据运输目的地动态调整产品属性标签。4月6日,越南工商部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称,涉事工厂的"养生制品"生产许可确实在有效期内,但"跨境流通需符合输入国法律要求"。
在这场监管与市场的博弈中,最具戏剧性的冲突发生在消费终端。深圳福田区某便利店店主向记者展示了两批外观相同的"越南代工"产品:扫码A批次显示"草本雾化棒(非烟草制品)",B批次却出现"薄利多销专供外烟"认证标识。这种"一体双面"的特性,使得同一批货物能灵活应对不同场景的检查需求。值得注意的是,该店3月份的销售数据显示,标注"专供外烟"的产品毛利率仅为8%,但凭借日均150条的走量,月净利润仍超过2万元。
暗流之下风险涌动。4月7日凌晨,南宁海关通报破获一起利用"动态条码"技术走私香烟案。涉案团伙在越南代工外烟包装上印制可变光油墨,货物入境前通过特定波长激光照射,能将"薄利多销专供"字样变为"工艺收藏品"。海关缉私局负责人表示:"这种'薄利多销'的包装把戏,比传统走私手段更具技术欺骗性。"查扣的财务账本显示,该团伙2025年一季度已输送41万条"越南代工"外烟,单条净利润不足5元,但凭借规模效应累计获利超2000万元。
在行业内部流传的某份"风险防控手册"中,记者发现令人瞠目的技术对策:建议商家在运输"薄利多销"专供外烟时,采用"蜂群战术"将单批货物拆分为200个以下小包裹,利用不同物流公司分批发货。更有多家供应链企业开发"智能路由系统",当货物途经高风险关卡时,自动启动备用线路将"薄利多销"商品混入普通日用品货流。
"当'薄利多销'异化为规避监管的工具,商业创新就背离了正途。"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工程师在检测查获样品时发现,部分"越南代工"外烟的焦油含量高达14mg,远超我国现行标准。更具反讽意味的是,这些标注"薄利多销"字样的产品,在越南海防市批发市场折合人民币仅28元/条,跨境后却以"让利促销"的名义标价45元/条。
站在北仑河大桥眺望中越边境,望着河道上穿梭不息的货船,广西民族大学东盟研究中心赵副研究员道出关键:"'越南代工外烟薄利多销'现象的本质,是数字技术赋能下的供应链重构与传统监管体系的角力。当商品属性可以通过数据手段动态定义时,建立跨国数字监管联盟的紧迫性已超越单一缉私行动。"此刻,珠江口某保税仓库内,500箱标注"越南工艺礼品"的集装箱正在等待智能关锁校验——这场关于烟雾与真相的较量,仍在持续升级。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5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