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关注!汕头哪里有种烟草“自给自足”
头条关注!汕头哪里有种烟草“自给自足”
近日,汕头市潮南区井都镇一片标准化烟田里,农户正将新采收的烟叶送入全自动调制设备。这片由市农业农村局立项的"自给自足"试验田,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成功实现烟叶种植、初加工、复烤全链条本地化,标志着粤东地区首个合法烟草种植项目进入量产阶段。
据汕头市农业农村局9月25日披露的《特色农作物种植备案名录》,目前全市获批烟草种植资质的主体共7家,种植面积严格控制在285亩法定上限内。在潮阳区金灶镇,某农业合作社的数字化育苗大棚内,搭载物联网传感器的漂浮育苗盘实时监测着pH值与水温,技术人员介绍这种"自给自足"生产模式需同步满足《烟草专卖法》与《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双重监管要求。
针对网络热议的"家庭种植可行性",市烟草专卖稽查支队9月26日开展专项排查。在澄海区莲下镇查处的3起违法案件中,涉案人员私自培育的所谓"自给自足"烟苗均未通过农业部品种审定。执法人员现场强调,依据《烟草专卖法》第八条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审批不得擅自种植烟草。
在濠江区广澳街道,某获批企业的"自给自足"生产车间内,记者观察到烟叶经过去梗、润叶、烘烤等22道工序后,直接进入全封闭式打叶复烤生产线。企业负责人展示的溯源系统显示,每批烟叶从田间到加工全程记录达187项数据节点,确保符合国家烟草质量检测标准。这种闭环管理模式,使原料自给率提升至91%,但成品仍需移交指定卷烟厂进行最后生产。
汕头海关9月27日更新的进出口数据显示,随着本地"自给自足"项目推进,今年1-8月烟草机械进口量同比激增43%,其中智能化调制设备占比达68%。在龙湖区万吉工业区,某德资企业生产的烟叶分选机正加装中文操作系统,这些设备将专项用于提升"自给自足"项目的原料处理精度。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9月28日举办的现场观摩会上,技术人员演示了"自给自足"体系中的病虫害防控系统。安装在烟田的智能诱捕器,可通过图像识别自动统计虫口密度,联动无人机实施精准施药。这种绿色防控技术使化学农药使用量降低52%,保障了烟叶原料的食用安全性。
针对部分商户咨询的"自产自销"问题,汕头市烟草专卖局9月29日发布特别说明:合法"自给自足"项目仅限原料供应环节,成品卷烟生产仍由国家定点企业专营。在潮南区两英镇,某合作社的电子台账显示,其生产的初烤烟叶全部通过"广东烟草商业管理平台"定向销售给韶关卷烟厂,彻底杜绝了私自流通可能。
截至本报道时,记者在汕头市行政服务中心农业农村窗口确认,申报烟草种植资质需同时提交土壤重金属检测报告、品种审定证书等9类文件。目前全市7个"自给自足"项目均配备区块链溯源系统,消费者扫描烟包二维码可查看具体种植地块的经纬度坐标与农事记录。
在汕头大学农业研究院10月1日发布的评估报告中,专家指出规范化的"自给自足"模式可使烟叶运输损耗从12%降至3.7%。该院与潮南试验田共建的科研基地,正研发适合亚热带气候的耐涝品种,这些技术突破将进一步提升原料自给能力。
随着秋收季节到来,市市场监管部门10月2日启动烟叶收购专项检查。在潮阳区关埠镇的定点收购站,质检人员使用近红外光谱仪对每筐烟叶进行等级评定,确保"自给自足"项目产出原料100%符合工业使用标准。这种严格的质量管控,使本地烟叶加工适用率从初期的74%提升至当前89%。
汕头市公安局森林分局10月3日披露,近期查处的5起非法占用林地种烟案件中,涉案人员均谎称实施"自给自足"。警方提醒市民,合法烟草种植必须同时取得农业农村部门的《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和烟草专卖局的《烟叶种植收购合同》,二者缺一不可。
在龙湖区外砂街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某"自给自足"项目负责人向记者展示了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这套装置可根据烟株生长阶段自动调节营养液配比,使肥料利用率提高至78%,单位产量较传统种植提升31%。这种精细化管理的自给模式,正在重塑粤东地区特色农业的产业格局。
截至10月5日,汕头市7个合法"自给自足"种植主体已全部完成秋烟采收。市烟草专卖局更新的监管数据显示,本年度本地烟叶原料可满足省内两家卷烟厂15%的生产需求,这种循序渐进的自给策略,既保障了产业链安全,又维护了烟草专卖制度的严肃性。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5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