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中华烟厂家直销价“地大物博”
近日,一则“中华烟厂家直销价低至市场价六折”的广告在多个社交平台引发热议。广告宣称凭借“地大物博”的供应链优势,消费者可通过“内部渠道”直接购买到正品中华烟,“硬中华每条380元、软中华每条550元”的价格远低于市面常规零售价。这一现象迅速引发舆论关注——究竟是厂家让利普惠消费者,还是灰色产业链借“直销”之名死灰复燃?
低价狂欢背后的数据警示
国家烟草专卖局2023年数据显示,全国共查处假烟案件4.2万起,查获假烟92.3万条,其中仿冒中华品牌的假烟占比达37%。与之形成对照的是,上海烟草集团官方声明强调:“中华系列卷烟严格执行全国统一零售指导价,从未授权任何线上平台或个人开展直销。” 这种价格与声明的矛盾,让所谓的“地大物博”直销渠道蒙上阴影。
在浙江义乌经营烟酒超市十余年的李志强透露,目前硬中华的烟草公司批发价为每条583元,零售商需加价13%销售。“如果真有厂家直销价,意味着每卖一条要亏200元,这不符合商业逻辑。”他的质疑得到行业数据的佐证——中国烟草总公司2022年财报显示,中华品牌单箱毛利率高达68%,但渠道管控成本占总营收的21%,这解释为何烟草行业始终采取“统购统销”模式。
消费者亲历“低价陷阱”
34岁的南京消费者王浩(化名)向记者讲述了他的遭遇。2023年“双十一”期间,他在某短视频平台看到“中华烟厂家直销”广告,广告中“地大物博 源头直发”的标语配上仓库堆积如山的卷烟视频,让他信以为真。“客服出示了所谓的授权书,还承诺扫码验真,我就下单了两条软中华。”
到货后王浩发现,卷烟包装上的防伪标识无法通过“中国烟草”官方小程序验证,吸食时出现明显杂味。当他要求退货时,商家先是推诿“运输导致包装受损”,随后直接注销了店铺账号。“现在那个广告视频播放量超过50万,但投诉入口已经消失。”王浩的经历并非个案,江苏省消保委统计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烟草类投诉同比激增240%,其中72%涉及“直销价”购物纠纷。
灰色产业链的“技术升级”
值得关注的是,如今的假烟销售已形成专业化犯罪网络。记者调查发现,部分不法分子通过虚拟定位软件,在电商平台伪装成云南、上海等烟草产地商户;另有团队专门制作高仿防伪码,消费者扫描后会跳转至与官方高度相似的钓鱼网站。广东省公安厅近期破获的一起案件中,犯罪团伙甚至在缅甸建立印刷厂,采用与真烟相同的凹版印刷技术,这种“以假乱真”的手段让普通消费者防不胜防。
面对乱象,上海烟草集团法律顾问张维民指出:“‘地大物博’本是企业形容中国烟草产业规模的正面表述,现在却被不法商家断章取义用作营销话术。”他强调,中华烟生产实施“一物一码”溯源体系,从烟叶种植到卷烟出库全程数字化监管,所谓“厂家直销价”实质是偷换概念的营销陷阱。
监管重拳与行业自净
2024年1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修订《烟草专卖品准运证管理办法》,新增“禁止使用‘厂家直销’‘内部特供’等误导性宣传用语”条款。北京烟草专卖局率先开展专项行动,两个月内清理相关违规链接1.2万条,约谈三家纵容虚假宣传的直播平台。
在技术防御层面,中国烟草总公司正研发第五代卷烟追溯系统。新系统将采用量子云码技术,每个防伪码包含超过1000个不可复制的光学特征,预计2024年下半年在中华烟包装上试点应用。打假专家黄志斌建议消费者:“购买时应认准‘中国烟草’专卖标识,价格明显偏离市场规律时更要提高警惕。”
这场关于“地大物博”直销价的争议,折射出烟草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的阵痛。当“低价诱惑”挑战着百年品牌的信誉根基,上海烟草集团坚守的“统一定价”策略,或许正是对“地大物博”内涵的真正诠释——唯有维护好广袤市场中的每一寸信任土壤,才能让民族品牌在全球化竞争中永葆生机。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6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