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款名为"越代"的新型烟草制品在消费市场引发热议。据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披露,这款由云南某科技企业研发的低温加热不燃烧产品,因其"口感接近传统卷烟但焦油量下降70%"的宣传语,在社交媒体平台单日讨论量突破50万次。关于"越代香烟口感怎么样"的争议,正从烟民圈层扩散至公共卫生领域。

​争议焦点源于产品实测​
11月15日,中国健康产业发展论坛现场流出的第三方检测报告显示,越代香烟加热温度严格控制在280℃-320℃区间,尼古丁释放量较传统卷烟降低62%。但部分消费者在电商平台评论区反映,其烟气颗粒细腻度与传统卷烟存在差异,某科技博主发布的对比测评视频中,38%参与者认为"口感层次不及预期"。

重磅评价!越代香烟口感怎么样“众说纷纭”

国家烟草专卖局市场监管司负责人证实,该产品已通过《加热卷烟》行业标准检测,其烟气成分中7种致癌物含量均低于国标限值。不过中国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专家提醒,任何形式的烟草使用都存在健康风险,新型制品仍需长期观察。

​消费端呈现两极分化​
在杭州某连锁便利店,首批到货的越代香烟两天内售罄。店员透露,复购者多为25-35岁职场群体,他们看重产品标注的"无灰烬、低异味"特性。但在北京朝阳医院戒烟门诊,已有患者咨询"改用新型制品是否属于减害行为",接诊医生明确表示这不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控烟策略。

值得关注的是,烟草行业内部对这款产品态度微妙。某中烟公司技术负责人在匿名采访中坦言,传统卷烟企业面临转型压力,但加热不燃烧技术路线是否代表未来方向,"业内尚未形成共识"。这种不确定性,恰与消费者对"越代香烟口感怎么样"的困惑形成呼应。

重磅评价!越代香烟口感怎么样“众说纷纭”

​监管框架亟待完善​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记录显示,我国现行《电子烟》国家标准主要针对雾化电子烟制定,对加热不燃烧制品的监管细则仍在研讨中。市场监管总局11月17日更新的抽查通报中,越代香烟的甲醛释放量、重金属迁移值等关键指标均符合现有规范,但其特有的竹纤维过滤嘴材料尚未纳入检测体系。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烟草控制技术官员强调,任何新型烟草制品都应遵循《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要求,包括全面禁止口味添加和严格限制营销宣传。目前越代香烟虽未推出果味等变体产品,但其官网"减害90%"的标语已引发法律界关于广告合规性的讨论。

重磅评价!越代香烟口感怎么样“众说纷纭”

​技术迭代背后的产业博弈​
从企业注册信息查询可知,越代品牌母公司近三年累计获得12项加热不燃烧领域专利,其中核心的"多段式梯度加热"技术能实现烟气成分动态调节。但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模拟实验表明,当加热温度超过315℃时,苯并[a]芘生成量会出现陡增,这与产品宣称的"精准温控"形成微妙对照。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新型烟草制品的口感争议本质是技术路线之争。国际烟草巨头菲莫国际旗下同类产品iQOS,2022年全球市场份额达7.8%,但其进入中国市场时因监管政策调整多次受阻。越代香烟选择在本土供应链和专利布局完备后上市,或为规避跨国企业的知识产权壁垒。

截至本报道时,国家烟草专卖局未就新型制品监管政策变动作出回应。关于"越代香烟口感怎么样"的争论仍在持续,这场涉及技术创新、公共健康和商业利益的复杂博弈,或许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