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的免税店外排起长队,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着"万宝路、七星等品牌限购两条"的通知。在跨境电商平台,日本和平牌香烟的预售链接刚上线3分钟就显示"无货"状态。这场始发于二季度的外烟供需失衡,正在演变为波及实体店、免税店和线上平台的全渠道缺货潮。

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张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他的购物清单:原本计划采购的德国利是美烟草公司新品,在海关清关环节滞留近一个月。"现在连代购渠道都要排队,上周托朋友从香港带回来的大卫杜夫,价格比年初贵了30%。"这位有着十年外烟消费习惯的老顾客坦言,市场上"一烟难求"的局面已持续三个月,他常去的朝阳区某进口商品超市,外烟货架补货周期从7天延长到21天。

海关部门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5月烟草制品进口量同比下降18.7%,其中卷烟进口金额锐减23.4%。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国内消费者对外烟搜索量同比增长42%。这种供需剪刀差的扩大,使得部分渠道出现经销商坐地起价现象。在某二手交易平台,韩国产爱喜薄荷爆珠烟的转让价较官方定价上浮45%,仍有买家留言"有多少收多少"。

"国际物流成本上涨和原材料短缺是主因。"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烟草专业委员会专家指出,东南亚主要烟叶产区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今年烟叶产量预计减少12%-15%。与此同时,苏伊士运河通行费上调30%的政策,使得欧洲进口卷烟的到岸成本每标准箱增加800美元。在深圳盐田港,等待清关的烟草集装箱平均滞留时间已超过两周。

消息!外烟进口销售“供不应求”

国内某大型免税集团采购负责人透露,他们与英美烟草集团签订的年度框架协议执行率目前仅达65%。"传统畅销品牌的生产排期普遍延长,日本JT公司的订单交付周期从8周变成12周。"更严峻的是,加拿大卫生部近期更新的烟草包装法规,导致该国出口产品必须重新设计印刷,进一步挤压了产能空间。

面对持续发酵的市场紧张态势,消费者开始寻找替代方案。记者在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看到,多家企业推出"保税仓闪购"模式,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外烟溯源信息的即时验证。"这种方式能缩短20天物流时间,但依然无法解决根本性缺货问题。"保税区工作人员指着仓库中仅剩的200箱库存摇头,这些荷兰产雪茄烟三小时前刚完成清关,已有七家经销商在排队提货。

消息!外烟进口销售“供不应求”

值得关注的是,新型烟草制品正在分流部分市场需求。据艾媒咨询调查,35%的外烟消费者开始尝试加热不燃烧电子烟。在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某品牌加热器的周销量环比增长120%。不过业内人士提醒,这类产品的尼古丁含量和雾化技术标准尚未统一,"消费者转向替代品时应重点查看海关防伪标识"。

这场波及全球的供应链波动何时能缓解?德国慕尼黑再保险集团的分析报告预测,烟草作物生长周期和海运价格指数回调需要至少两个季度。而在广州白云机场海关,刚卸货的2000条免税烟正在接受放射性检测,这批从迪拜转运的货物,运输途中因红海局势变化多绕行3500海里。当被问及何时能恢复正常供应时,现场关员苦笑道:"现在能顺利到港的每箱外烟,都是闯过重重关卡的幸运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