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爆料!烟批发可以赚钱吗“有利可图”
近日,一场关于烟草批发行业利润空间的讨论在业内持续发酵。随着浙江某地市场监管部门公布一季度烟草流通数据,显示该区域卷烟批发总量同比增长12%,但商户平均利润率同比下降3.6%,"烟批发是否仍有利可图"的争议再度成为焦点。记者深入调查发现,这个看似暴利的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结构性调整。
在杭州萧山经营烟草批发十五年的李伟(化名),向记者展示了手机里的订货系统:"4月3日凌晨刚到的50件黄鹤楼软蓝,每件批发价从3450元降到3280元,但隔壁市场有人挂出3190元的报价。"这位从业者翻动着长达23页的价目表,表格里超过60个品牌的批发价精确到个位数,某些区域特供产品的省内外差价倒挂现象一目了然。根据他提供的2025年一季度交易记录,销售额同比增加18%,但净利润仅增长2.3%,印证了行业"薄利多销"的新常态。
这场利润博弈的背后,是烟草流通领域数字化改造的深化。中国烟草经济研究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全国97%的烟草批发商已接入统一溯源系统,商品流通成本透明度提升至89%。北京某品牌香烟省级代理商向记者透露:"现在客户拿着手机就能查到全国均价,我们给县镇批发商的让利空间被压缩到每件不超过50元。"这种变化在提及的"剑拔弩张"的一手货源争夺战中尤为明显,部分批发商为稳住客户,开始搭配赠送仓储服务或定制物流方案。
不过仍有嗅觉敏锐者发现新机遇。在昆明经营家族批发生意的"90后"创业者陈璐,将业务重心转向小众品类。她向记者展示的进销存系统显示,某越南进口卷烟单品毛利率达28%,远超国产卷烟15%的平均水平。"这些利基市场确实有利可图,但需要精准把控库存,稍有不慎就会积压。"她指着仓库里即将过期的三个批次外烟苦笑。这种经营策略与分析的"团购+定制"模式不谋而合,但也伴随着更高风险。
行业专家对此趋势保持审慎态度。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王立群指出:"当前烟草批发的有利可图,更多体现在渠道整合与服务增值。"他特别提到预测的"30分钟即时配送"模式,认为融合社区服务的批发商可能开辟出5-8%的新利润空间。这种判断在成都得到印证,某批发商通过接入本地生活平台,使高端卷烟配送时效缩短至28分钟,配套的恒温配送箱每单增收3元服务费,季度新增利润超12万元。
政策层面的变化同样影响深远。4月5日更新的《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新增电子履约凭证条款,要求所有跨省交易必须上传物流轨迹信息。山东某地级市批发商赵先生抱怨:"每单多出2.7元的系统使用费,全年预计增加成本8万元以上。"这与强调的"规范经营成本上升"形成呼应,也解释了为何部分从业者感觉"钱越来越难赚"。
值得注意的是,健康消费理念的普及正在重塑行业格局。根据披露的数据,低焦油卷烟销售额占比已从2020年的17%攀升至2025年的34%,但这类产品平均毛利率比传统卷烟低4.2个百分点。这种矛盾在深圳体现得尤为明显,某批发商为推广某新型加热不燃烧产品,投入15万元进行体验店改造,但季度销量仅增长7%。
面对行业变局,法律界人士发出警示。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军提醒:"某些看似有利可图的灰色地带,实则是法律红线。"他特别提到中强调的违法成本——销售伪劣卷烟达5万元即可触发刑事责任,这让越来越透明的批发市场再无侥幸空间。
截至本报道时,记者在国家烟草专卖局官网发现,4月第一周新增价格备案品牌达37个,创单周历史纪录。这场关于"有利可图"的行业大讨论,既折射出传统烟草流通体系的深刻变革,也预示着在新的游戏规则下,唯有拥抱合规化、数字化、服务化的批发商,才能真正守住利润的生命线。正如所述,当每个烟盒都带着数字身份证走向终端,那个靠信息不对称盈利的时代,终将一去不返。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6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