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香烟厂家直销低价出售“薄利多销”
近日,一则关于某香烟生产企业通过直销渠道实施"薄利多销"策略的消息引发舆论震动。据南方某省市场监管部门7月18日披露,某知名烟草厂商在未取得省级代理授权的情况下,通过自有电商平台以低于市场价30%的价格直接向消费者销售卷烟,这种打破传统经销层级的做法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记者7月19日实地探访涉事企业时发现,其位于昆明的物流中心正以日均3万单的规模向外发货。现场工作人员透露,该企业自6月下旬启动直销模式以来,已在全国范围建立12个区域仓储中心,通过"去中间商"的方式践行薄利多销理念。这种经营策略虽在快消领域屡见不鲜,但在实行专卖制度的烟草行业尚属首例。
国家烟草专卖局7月20日紧急召开媒体说明会强调,涉事企业的直销行为涉嫌违反《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35条规定。该条例明确指出,取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的企业,不得向无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提供超过规定数量的烟草制品。法律专家指出,所谓薄利多销的商业创新,必须在现行法律框架内实施。
值得关注的是,这场争议背后折射出传统烟草行业的深层变革。中国烟草协会7月2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传统卷烟经销商库存周转天数同比增加18天,部分地区的终端零售价已出现倒挂现象。某省级烟草公司负责人在匿名采访中坦言:"厂家直销的薄利多销模式若全面铺开,现有经销体系或将面临重新洗牌。"
市场监管总局7月22日组织的专项核查发现,涉事企业线上平台存在未成年人购烟审核漏洞。技术检测显示,该平台身份验证系统可被修改系统时间的操作绕过,这与企业宣传的"智能风控体系"大相径庭。这种为追求薄利多销而放松监管的做法,引发社会公众对青少年控烟工作的担忧。
随着事件持续发酵,经济学者开始审视薄利多销策略的适用边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7月23日发布的专题研究报告指出,烟草制品作为特殊商品,其销售策略创新必须统筹考虑财政收入、公共健康和法律伦理三重维度。数据显示,我国烟草行业每年贡献的税收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6%,任何商业模式变革都牵一发而动全身。
截至7月24日记者发稿前,涉事企业官网已撤下所有直销宣传内容,但其客服热线仍不断接到消费者咨询。北京朝阳区一位零售店老板向记者展示的进货单显示,部分畅销卷烟品牌的批发价已出现5%-8%的下调,这种市场连锁反应印证了薄利多销策略对价格体系的冲击力。
在这场关于商业模式与行业监管的博弈中,既有消费者为价格优惠拍手称快,也有从业者对市场秩序表示忧虑。上海市静安区市场监管部门7月25日最新通报显示,已对3家违规销售非正规渠道卷烟的便利店立案调查。这些被查获的香烟外包装编码与正规渠道存在明显差异,暴露出直销模式下的质量管控风险。
业内人士透露,国家烟草专卖局正加紧修订《电子烟管理办法》,拟将新型烟草制品与传统卷烟纳入统一监管体系。这场由薄利多销策略引发的行业震荡,或许正在倒逼整个烟草监管体系的现代化转型。正如某省级烟草质检中心主任所言:"商业创新不能凌驾于法律红线之上,企业追逐薄利多销的同时,更要对社会效益明察秋毫。"
目前,涉事企业仍未就事件作出正式回应。本网将持续关注事态进展,及时向公众传递权威信息。消费者若发现违规销售行为,可拨打12313烟草市场监管服务热线进行举报。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6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