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发布!DJ香烟好不好抽“见仁见智”
近日,一款名为DJ香烟的新品在消费市场掀起波澜。这款由某省级烟草公司推出的产品,因包装上“双重过滤减害”的醒目标识和“见仁见智”的广告语,引发消费者对“DJ香烟好不好抽”的热议。记者调查发现,该产品自8月10日上市以来,已在多个城市出现抢购现象,但围绕其口感、健康宣称的争议持续发酵。
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政务服务平台显示,DJ香烟于7月28日通过产品审批,其检测报告标明焦油量8mg/支,烟气烟碱量0.8mg/支,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产企业官网宣称,该产品采用“中空复合滤嘴”技术,可减少23%的有害物质吸入。不过,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在8月12日发布的声明中强调:“任何烟草制品不存在安全阈值,减害不等于无害。”
在成都春熙路某烟草专卖店,28岁的设计师李明(化名)向记者讲述了他的体验:“朋友推荐说DJ香烟抽起来更顺口,我特意排队买了条装。”他现场拆封试吸后却皱起眉头,“爆珠捏破后有股奇怪的药草味,抽完喉咙反而更干涩。”与其同行的90后摄影师张磊(化名)则持相反观点:“比传统香烟少了呛鼻感,适合刚开始学抽烟的人。”这种“见仁见智”的消费反馈,恰与产品广告语形成呼应。
市场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8月1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更新信息显示,已收到关于DJ香烟广告用语的12起投诉,主要涉及“减害”表述可能违反《广告法》第十七条。值得关注的是,该产品包装侧面用极小字体标注“实际体验因人而异”,这种设计被北京工商大学法律系教授称为“免责声明的灰色操作”。
关于产品技术原理的争论持续升级。生产企业技术总监在8月14日的媒体沟通会上解释:“中空滤嘴能延长烟气路径,促进颗粒物沉降。”但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研究团队在官方微博发文指出,实验室模拟显示该设计对PM2.5的过滤效率仅提升3.7%,“这种差异在实际吸食中难以感知”。世界卫生组织驻华办事处烟草控制技术官员则提醒,改良型卷烟可能延缓吸烟者的戒断意愿。
二级市场的反应印证着这场争议的复杂性。截至8月15日收盘,该烟草公司股价较新品发布前上涨5.2%,但沪深港通数据显示,北向资金连续三日净卖出该公司股票。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在晨报中写道:“新型烟草制品的政策风险正在累积,特别是当健康宣称引发监管关注时。”
消费者行为呈现明显代际差异。记者在杭州某高校周边便利店观察到,购买DJ香烟的消费者中,35岁以下群体占比达82%。00后大学生王倩(化名)坦言:“包装上的几何线条很有科技感,适合拍照发朋友圈。”这种社交属性驱动的消费现象,引发公共卫生专家担忧。上海市健康教育所控烟研究室主任指出:“时尚化包装正在弱化烟草危害警示的效果。”
生产企业于8月16日凌晨发布声明,承诺删除所有“减害”相关宣传语,同时启动产品体验优化计划。这场围绕“DJ香烟好不好抽”的讨论,已从单纯的口感争议演变为涉及公共健康、商业伦理与青年文化的多维议题。正如中国社科院消费品研究专家所言:“当烟草产品试图用技术创新包装自身时,更需要建立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已表示将组织专项论证,本报将持续追踪事件进展。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8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