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哪个软件上可以买外国烟“随心所欲”
突发!哪个软件上可以买外国烟“随心所欲”
近日,一则“社交平台代购外国香烟次日达”的帖文引发热议。发帖人声称在某小众社交软件上,只需备注“国际零食代购”,便能随心所欲购买到日本、韩国等地的免税香烟,且“无需提供任何身份证明”。记者调查发现,这种披着跨境购物外衣的走私烟草交易,正在形成一条隐秘的灰色产业链。
“注册账号时选择‘海外生活’标签,系统自动推荐了十几个‘国际买手’。”28岁的上海白领周雨(化名)向记者展示交易记录显示,在名为“跨境淘”的APP中,商家用“日韩伴手礼”“东南亚特产”等名义兜售外国香烟,付款需通过虚拟货币或第三方支付完成。她花费850元购买的6条某日本品牌香烟到货后,外包装不仅没有中文警示标识,条形码也无法在海关系统查询。
这种肆无忌惮的跨境售烟行为并非偶然。海关部门8月15日通报,2023年上半年查获的走私卷烟案件中,通过社交平台完成的交易占比达39%,较去年同期上升17个百分点。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商家在短视频平台发布“开箱测评”吸引流量,实际交易却跳转至加密聊天软件,形成监管难以触及的暗渠。
“当‘免税代购’成为走私烟草的护身符,消费者极易陷入双重风险。”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数据显示,今年抽检的非法流通外国卷烟中,62%焦油含量超标,34%检测出未申报的添加剂成分。某跨境电商平台风控负责人透露,尽管系统日均拦截“外烟”“代购”等关联词搜索1.2万次,但商家采用暗语替换、动态水印等方式规避审查。
记者实测发现,在某生活分享平台搜索“韩国小零食”时,关联推荐中出现大量标价异常的商品链接。点击某款标价199元的“济州岛纪念礼盒”,卖家立即发来涵盖8个国家27个品牌的电子目录,并承诺“海关包税通关”。业内人士指出,这种“借壳上市”的交易模式,使得《烟草专卖法》第三十五条关于“跨境携带卷烟不得超过50支”的规定形同虚设。
“看到‘直邮保税仓’的宣传,一次性代购了10条欧盟版薄荷烟,结果被海关扣留罚款。”广东珠海消费者吴先生提供的物流信息显示,包裹实际从广西某边境小镇发货,所谓的“保税仓单号”系伪造。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2023年云南某起案件中,犯罪团伙通过12个社交账号走私外国卷烟4300余条,涉案金额超280万元,主犯竟在庭审时辩称“以为只是普通代购”。
为何这些商家能随心所欲突破国境监管?法律专家分析指出,现行《电子商务法》对“个人代购”和“商业走私”的界定存在模糊地带。记者查询海关缉私局数据发现,2022年侦破的社交平台涉烟案件中,平均每个涉案账号交易87次后才被锁定,违法成本与收益严重失衡。
国家烟草专卖局联合海关部门于8月20日启动“国门利剑2023”专项行动,重点打击社交平台跨境售烟行为。但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贸易法教授王立群提醒:“消费者盲目追求外国卷烟的特殊口味,实质上是在为走私链条输血,既面临法律风险,也可能危害健康。”
在某投诉平台搜索“外烟代购”,近30天新增投诉达573条。浙江宁波李女士的遭遇颇具代表性,她支付1650元购买“德国直邮”香烟后,收到的竟是印着外文的假冒产品,维权时却发现对方账号已注销。这种“打一枪换一地”的作案手法,已成为新型网络走私的典型特征。
随着监管技术升级,已有7家平台因未有效识别涉烟信息被约谈。但仍有部分APP运营商存在侥幸心理,中国政法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所长张丽英强调:“平台若纵容用户以‘个人自用’名义从事经营性走私,将可能构成共同犯罪,绝非封禁账号就能免责。”
当记者以买家身份测试某社交软件审核机制时,平台虽在用户协议中明确“禁止烟草交易”,但对测试发布的“马来西亚手信代购”信息,系统超过24小时未作处理。这种审核机制与违法实践的脱节,客观上助长了跨境走私的猖獗。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在推进社交平台交易数据与海关系统的实时对接,单笔超2000元的跨境交易将自动触发风险预警。
在跨境电商规范化发展的背景下,仍有商家试图浑水摸鱼。国际贸易观察人士指出:“妄想通过社交平台暗道随心所欲买卖外国烟,不过是掩耳盗铃。一旦被列入海关失信名单,将影响个人征信记录。”海关部门最新检测报告显示,非正规渠道流通的外国卷烟中,重金属超标比例达38%,部分产品的苯并芘含量超国标5倍以上。
截至本报道时,记者从厦门海关获悉,当地刚查获一起利用社交软件走私外国卷烟案,现场缴获韩国、越南等地产卷烟2400余条,包装盒上印制的“免税专卖”字样经鉴定均为伪造。涉案嫌疑人交代:“就是利用平台审核漏洞,才敢如此随心所欲接单。”这场持续升级的监管较量,或将重塑跨境电商业态规则。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8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