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通知!免税香烟在内地可以开店卖吗“有待商榷”

近日,杭州萧山区市场监管局查处的一起案件引发行业震动。某商贸公司以"保税展示体验店"名义公开销售免税香烟,宣称"境外免税品内地直营",被查获未申报的日上免税店专供香烟236条。这起事件将"免税香烟能否在内地开店销售"的争议推向风口浪尖,也让政策层面的"有待商榷"成为舆论焦点。

化名"李先生"的投资者向记者透露,他正是被"免税烟实体店加盟"的广告吸引,支付18万元加盟费在杭州开设门店。招商方出示的《跨境商品展示经营许可证》显示经营范围为"预包装食品",却指导他将香烟标注为"工艺收藏品"进行销售。"开业第三天就被查了,现在加盟费追讨无门。"李先生的遭遇揭开了一个灰色领域——部分企业正利用政策模糊地带,将"有待商榷"的商业模式包装成投资风口。

紧急通知!免税香烟在内地可以开店卖吗“有待商榷”

记者在涉事门店旧址看到,橱窗仍保留着"中免同源,触手可及"的广告语。周边商户回忆,该店日均销售额超万元,主要客户是误认为"国家放开免税烟销售"的中年消费者。这种认知偏差恰好被不法分子利用,某招商培训机构的宣传手册赫然写着:"政策有待商榷之时,正是市场红利爆发之期。"

"现行法律明确规定,免税烟草制品销售必须符合特许经营规定。"浙江省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出示《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任何单位或个人未取得烟草专卖许可证,不得经营烟草制品批发业务。这意味即便商品本身合法,在内地开设实体店销售免税烟仍涉嫌违法。

法律界对此争议持续升温。上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王律师指出:"跨境展示店销售免税烟存在双重法律风险——既可能违反海关监管规定,又涉嫌超范围经营。"他特别提到2023年深圳前海某案例,企业因在保税展示店销售免税烟被罚没132万元,法院判决书中"政策有待商榷"的辩护理由未被采纳。

紧急通知!免税香烟在内地可以开店卖吗“有待商榷”

值得关注的是新型商业模式的涌现。某企业咨询公司推出"免税烟展示+线上扫码下单"模式,在杭州、成都等地开设体验店。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店内陈列的免税烟均标"非卖品",但扫描二维码却跳转至境外购物平台完成交易。这种"线上线下一体化"操作,让监管面临新挑战。

"政策层面的'有待商榷'不应成为违法经营的挡箭牌。"中国海关学会理事张研究员强调,根据《关于口岸进境免税店政策的公告》,免税烟销售严格限定在口岸隔离区内。即便是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保税展示"项目,其商品清单也明确排除烟草制品。5月查处的青岛某公司正是试图通过"商品展示服务费"模式变相销售,最终被认定偷逃税款47万元。

消费者的认知混乱加剧了市场乱象。在南京某"全球优品体验中心",正在扫码购买免税烟的赵女士坦言:"我以为既然能开店就是合法的。"这种误解恰好被商家利用,某加盟招商手册将"政策有待商榷"曲解为"监管空白期机遇",诱导投资者快速入局。

监管部门的行动正在升级。6月11日,广州市场监管、海关、烟草专卖三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整治,查处6家涉嫌非法销售免税烟的实体店,查扣香烟1200余条。值得警惕的是,其中4家店铺持有正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却标注为"电子产品零售"。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操作,让"免税烟开店"的合法性争议更显复杂。

"内地开设免税烟实体店目前没有政策通道。"中免集团法务部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即便是持牌免税企业,其市内免税店也仅面向境外游客,且商品需在指定区域提货。对于网络流传的"海南自贸区特许经营"传言,海南省商务厅工作人员辟谣称:"离岛免税品同样禁止二次销售,更不可能在内地开店。"

紧急通知!免税香烟在内地可以开店卖吗“有待商榷”

随着案件持续曝光,行业规范呼声渐高。多位政协委员在近期召开的商贸流通研讨会上建议,应尽快出台《免税品流通管理细则》,明确"免税商品二次销售"的法律边界。对于消费者关心的"能否在内地买到正规免税烟",海关部门12360热线给出明确答复:个人携带入境的免税烟不得超过400支,且不得用于商业用途。那些宣称能让免税烟销售"开店合法化"的渠道,终究是游走在法律边缘的危险游戏。